醫療資源
科別簡介 |
本中心由黃鐙樂醫師與專業的醫療團隊提供病患及家屬全方位的關節照護及衛教保健。關節退化治療的方式大致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輕、中度的退化性關節炎,此階段的膝關節軟骨尚未完全磨損,治療目的主要是在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進展;第二階段就是嚴重的退化關節炎,到目前為止被認定為最有效及可靠的治療方式就是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黃鐙樂副院長所研發的「新月形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目前已超過三千五百多例,就是在手術中會依照病人的狀況,對軟組織做最適當的調整,所以手術後的功能恢復快、復健少。 |
手術特色 |
人工膝關節手術並非把整個關節切除,再裝上有如機械人一般的關節,而是把關節表面已經磨損的軟骨修掉之後,在關節的兩端套上有如牙套般耐磨的鈷、鉻、鉬合金。這組如牙套般的合金,就是人工膝關節,所以人工關節手術又可稱做膝關節表面置換術。以往人工關節手術,醫師都會建議病人在手術後必須拿拐杖並積極復健三個月至半年。但黃鐙樂醫師所創的新月形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是顛倒傳統式的人工關節手術,可以針對不同性別、身材和不同膝蓋變形角度的病人,直接在手術中做客製化的肌腱鬆緊度調整,讓病人可以盡早下床走路,超過50%的病人,手術後第一天就可以不須助行器走路,復健少,疼痛少,復原快,手術後兩天可出院,95%以上病人手術後一週可以不用助行器走路,人工關節置換可維持病人的生活品質,揮別惱人的膝關節疼痛。 |
服務項目 |
|
研究教學 |
黃鐙樂醫師為台灣大學醫學博士,在人工關節領域有多年的研究經驗,曾至美國梅約醫學中心骨科和紐約市特殊外科醫院人工關節中心進修。研究領域包括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台大醫學工程研究所團隊合作,進行退化性關節炎最新治療方式的研究,獲亞洲外科醫學會研究獎第一名。 |
關節保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