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五年前開始和營養師用雞尾酒療法開藥與衛教的方法,幫十萬個減重病人減重。我們總是苦口婆心地對病人說教、鼓勵、訓戒、建議,最常見的說法就是:「要有恆心,要有決心,要轉念,要細心吃,要多運動,要把剩菜丟掉,要少吃高熱量的食物,要拒絕大餐的邀約。……」病人都聽膩了,效果有限。於是我得到了一個教訓,要勸人減重,說法也要有智慧。智慧,減重的智慧,變成往後我的努力目標。
後來我發明了胃夾手術幫病人減重,過了幾年,約有一成的病人還是復胖。減重外科醫學會相聚時,同儕們討論到術後復胖的問題,我們發現復胖的問題不在開刀的種類,也不在病人原先的體重,不在病人的年紀、性別、職業和智商。那麼,誰容易復胖?誰不容易復胖?差別的關鍵在那裡呢?答案還是:智慧,減重的智慧。
當智慧變成我思考減重成效的重點後,病人減重的成績明顯地開始進步了。一句巧妙有智慧的話,輕輕溜進病人的心中,造成的影響甚至比開刀還巨大。病人的觀念對了,減重可以從十公斤變成五十公斤,反之,可以一公斤也不減。
減重需要的智慧,很多元,依病人所需要的智慧也不盡相同。不同時期的減重,也有不同的智慧。急性子的病人要減重,行為模式轉換的智慧很重要。自閉傾向的病人,溝通與環境設計的智慧很重要。英雄氣概的病人,注意細節與按步就班的智慧很重要。被動的病人要減重,團隊行動的智慧很重要。差臨門一腳的人,獎罰、紀律的智慧很重要。好大喜功的人,實踐與謙敬很重要。報復性飲食、歇斯底里的人,冷靜寬容的智慧很重要。應酬性肥胖的人,獨立觀察與隱藏想法的智慧很重要。每個人需要的減重智慧不一樣,減重不同階段也需要不同的智慧,每一種失敗所欠缺的智慧也不同。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至高智慧,它博大精深,有些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引用易經智慧寫書幫病人減重,或許這是最適合的,因為易經已活在我們的生活三千年了。雖難,減重之難,不遑多讓。讓我們一起用智慧來幫自己完成減重的任務吧!
誠心提醒您,詳細的資訊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歡迎您與我們的醫師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