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天氣日漸炎熱,來點冰涼的食物消消暑簡直是一大享受,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冰涼飲食是引發胃食道逆流症狀最主要原因。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胃食道逆流的現象愈來愈普遍,將近每5個人就有1人受胃食道逆流之苦。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包括胃部灼熱、胸口灼熱、胃痛、打嗝噯氣、咽喉異物感等。長期胃食道逆流可能引發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出現口臭,甚至氣喘發作,不只影響生活品質,嚴重可能造成食道被胃酸過度刺激,引起食道病變,甚至演變成食道癌。
造成胃食道逆流常見原因包括:(1)老化、肥胖。(2)食物:如巧克力、抽煙、喝酒、咖啡、茶、汽水、可樂、甜食等。(3)熬夜、情緒緊張、易怒以及飲食習慣不正常。
「胃食道逆流」以中醫角度來看,與個人的體質狀況是息息相關的,「肝鬱氣滯」及「脾胃虛弱」是較容易罹患胃食道逆流的體質。
「肝鬱氣滯」:主要出現在個性急、力求完美的人身上,這類型的人因工作壓力大、三餐時間不固定、吃東西狼吞虎嚥,導致「肝氣鬱結」、「胃失和降」,出現症狀包括胃酸逆流、胃部脹氣、胸悶、嗝氣頻繁等,也就是俗稱「肝火」、「胃火」。中醫調理會以「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中藥,如:佛手、延胡索、川楝子、代赭石、旋覆花等來處理。
「脾胃虛弱」:指的是消化功能偏差的人,通常形體消瘦,常出現胃部悶痛、倦怠無力、食慾不振、四肢冰冷、容易拉肚子等症狀,再加上吃的東西不對(高油脂、高糖、刺激性、糯米類等),就很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中醫調理會以「健脾益胃」的中藥,如:黨參、白朮、茯苓、山藥、黃耆等來處理。
除了中藥調理外,常按摩內關、足三里等穴位,每個穴位以大拇指按壓20~30次,一天可以按摩2~3次,對於胃酸上逆、脹氣也有不錯的效果。內關穴:在手腕橫紋中央往手肘方向距三橫指處;足三里:膝關節彎曲成直角,外側膝蓋骨下方的凹陷,再往下四橫指處。
若已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時,最重要的是飲食習慣的調整,盡量少量多餐,細嚼慢嚥,不要有吃宵夜的習慣。還要避免甜食、油炸、咖啡、茶葉、糯米、肉粽、麻糬等食物。若能改變錯誤的生活習慣,配合中醫師體質調理,大多能獲得很大的改善,進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