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訣竅聽我『報』給你知~
由於現在國人生活緊張且工作壓力大,運動時間減少外加上精緻化的飲食, 導致於體重年年遞增,『肥胖』成為現在成年人的慢性疾病,根據聯合國於2011年9月特別召開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簡稱NCD)高峰會議,指出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的死亡占全球死因的63.5%,不但影響到各國經濟發展,並且指出不當的飲酒、菸品使用、不健康的飲食及不運動為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其中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為肥胖的主要成因,長期肥胖易導致多種疾病產生,包括糖尿病、呼吸中止症、心血管疾病及脂肪肝等發生,而國人的十大死亡原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目前我國成年男性體重過重或肥胖已達51%,女性亦達36%,如何有效的管理體重成為現代人很重要的課題,透過飲食管理、運動管理等方法,維持理想的體重及避免慢性疾病找上身。
(一)了解自己的體重減重的目標為何?首先要先了解自己體位狀況,計算出自己的BMI(Body Mass Index)=體重(kg)¸身高(m) ¸身高(m),舉例:身高160公分,體重50公斤,BMI=50÷1.6÷1.6=19.5(kg/m2),屬於健康體位,大家可以計算出自己的BMI再根據下列表格找出自己目前的體位狀態。
成人肥胖定義 | 身體質量指數(BMI) (kg/m2) |
---|---|
體重過輕 | BMI<18.5 |
健康體位 | 18.5<=BMI<24 |
體位異常 | 過重:24<=BMI<27 輕度肥胖:27<=BMI<30 中度肥胖:30<=BMI<35 重度肥胖:BMI>=35 |
體位異常為慢性疾病的高危險群,根據上述BMI體態來判斷是否屬於體重異常族群,並且建議將目標訂為健康體位範圍(18.5BMI<24)。
(三)飲食管理掌握下列的原則,可以輕鬆戰勝肥胖
根據國民健康局衛生福利部建議,成年人一週至少完成150分鐘『中度身體活動』或每週至少完成75分鐘『費力身體活動』。中度身體活動指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還能舒服地對話,這類活動會讓人覺得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例如健走、下山、一般速度游泳、網球雙打、羽毛球、桌球、排球、太極拳、跳舞、一般速度騎腳踏車等。而「費力身體活動」指「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時,將無法邊活動邊跟人輕鬆說話」。這類活動會讓身體感覺很累,呼吸和心跳比平常快很多,也會流很多汗。例如跑步、上山爬坡、持續快速地游泳、上樓梯、有氧舞蹈、快速地騎腳踏車、跆拳道、攀岩、跳繩、打球(如籃球、足球、網球單打)等。下列表格介紹各種活動所消耗的熱量,民眾可以視自己的體能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
透過飲食管理、運動管理等方法達到健康體位,維持健康的體魄,遠離慢性疾病,才會有充沛的能量經營樂活的人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00年起,推動『健康體重管理計畫』,營造健康的支持性環境,號召國人一起維持健康體重,實踐『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健康生活方式,共同防治慢性疾病的發生,促進國人的健康及福祉,鼓勵民眾維持理想體位、防治疾病、健康生活,便可以享受人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