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導致酸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沒有受傷經驗導致結構受損。大體而言,可分為神經原因、肌肉原因及關節原因所導致的酸痛,而這些原因除了有些個案是先天結構的異常,或因歲月使用的結構退化外,最大的功能異常原因,是因中軸骨架(脊椎關節)相對位置不當所導致。其中因角度的不當,導致椎間關節面的耗損或關節間的連動性功能異常,均會有關節原因所導致的酸痛發生。因此,致使肌肉緊繃,於是中軸骨架的角度更形成偏差。導致了椎管內壓的異常,而刺激了神經,造成神經的敏感,形成了肌肉的酸痛,於是肌肉緊繃再度發生,因此,形成了惡性循環。於是關節、肌肉、神經,三者互相惡性循環為酸痛之最常見之原因。故解決及預防酸痛,則須先打破此惡性循環,方能長治久安的建立良好的中軸骨架角度,並進而使之更為健康,則是不二法門。
所以預防酸痛的方法在保守上,除了(1)必須維持良好的姿勢。使中軸骨架的角度維持正常運作,避免偏差角度的產生外,並可避免長期的偏差使用而導致關節的磨損退化。尤其是長時間下的姿勢。如坐姿時須注意與各個界面間的相對位置。如桌面與操作者及椅子間的高度適當與否,再者如視線的角度如有不當,將會影響頸部的位置,長時間下,就會產生肩頸酸痛。再者,如不當的枕頭,造成睡眠時不當的頭頸擺位,也是常見的酸痛原因。
預防酸痛更積極上(2)須適當的運動,除了能使中軸骨架的關節面更健康外,亦能使得偏差的關節角度獲得調整與改善,使得緊繃肌肉得以放鬆,改善關節活動度,並重新活化了中軸的穩定肌群,重建了關節的連動性。直接解決了酸痛並遠離之。
運動的種類與方法,應視個體之差異而定,以獲得改善酸痛及預防之效果。如果是沒酸痛症狀,純預防性質的運動。則建議從事有氧運動,以伸展身體兩側的肌肉,使其張力得以平衡。並可以震盪(bouncing)中軸骨架之關節面的運動為主,如輕鬆的跳躍或踏階運動等,切忌局部、快速及反覆的動作操作,以避免原結構之穩定性受損。且應避免過度的牽拉,尤其是在非正常角度下的操作常是造成失衡及酸痛之原因。此外下肢肌肉穩定度的增加也是重點原則。因為中軸骨架的表現是架構在下肢肌力下,所以唯有下盤穩定夠,中軸系統方能輕鬆面對操作,故太極拳與國標舞均是推薦的項目,但務必在正確姿勢下操作之,以避免傷害。
適當的運動,及維持良好的姿勢,應可預防酸痛的發生。但面對已然存在的酸痛,則須嚴肅的面對之。切勿,使其症狀存在過久,造成結構的受損,而形成不可逆之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