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手術是現代醫學的重要醫療手段之一,但開錯刀、檢體錯誤、體内遺留紗布等事件時有所聞,因此病人在面臨手術時常會產生焦慮、害怕等心理障礙。由於醫學的進步,現代的手術比以前更頻繁、更複雜,發生錯誤及意外的機會亦相對增加,事實上現代的醫療體系是由許多專業分工細密的環節所組成,極可能因其中一個照護環節的疏失而導致病人傷害,而手術室又是高度專業化且高風險的部門,如何防止手術錯誤、防範意外及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是一重要的課題。
行政院衛生署自2004年起,為杜絕手術部位、程序錯誤等問題發生,將「手術安全」列入病人安全年度目標,積極在各醫療院所推廣手術安全,並持續推行提升手術安全的策略。手術室相關作業的特性為高複雜性、高風險、高度不穩定性的醫療服務,又手術流程往往涉及多項儀器與跨單位之作業支援,若手術查核機制標準流程能確實執行,危害病人安全的意外機率將大幅下降。為了提升手術安全,衛生署訂定了一些提升手術安全的具體作法,提供各醫療院所參考應用、這包括:落實手術辨識流程(落實病人辨識、落實手術部位標記及辨識)、落實手術安全查核項目、提升麻醉照護功能確保手術安全、落實手術儀器設備檢測作業、建立適當機制檢討不必要之手術。本院病人安全委員會即依照這些具體作法,訂定各種辦法、作業流程等來提升手術的正確性及防範意外。
一、落實手術辨識流程設立手術安全查核表,以確保安全作業沒有遺漏,手術安全查核項目包括:術前照護、病人運送、擺位、感染管制、各項衛材之計數、儀器設備、放射線使用、正確給藥、輸血、檢體處理及運送等安全作業。
三、提升麻醉照護功能確保手術安全本院設有病理委員會、醫療品質委員會、開刀房管理委員會等,以定期檢討手術的適當性,防止不必要的手術重複發生。
手術室是容易發生醫療疏失的場所,由以上之策略建立手術病人在手術流程中之確認作業機制,即可大大的降低這些醫療疏失,要維護每一位病人的手術安全,有賴手術團隊之配合及落實執行,才能營造出安全之醫療環境,確保手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