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膝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的持續性病變,且有贅生骨之增生,增生骨大多發生在關節邊緣或軟骨下方。就像機器或車子使用久了,會因為零件磨損、消耗,有時就會故障或拋錨,如此就要維修,加加潤滑油、換掉磨損零件。
退化性膝關節炎就是膝關節長期使用,例如:走路、跑步等,日子一久,骨頭關節面的軟骨磨損,膝關節囊的潤滑液變質,進而造成膝關節疼痛、腫脹、無法受力、蹲站困難。
這時就需要醫師的維修,所以退化性關節疾病常發生在年紀較大者。早期的膝關節炎,我們可以利用藥物或復健來治療;中期、後期的膝關節炎,則建議以關節鏡或人工關節置換的手術方式來處理。
膝關節炎藥物的治療可分為:
- 非類固醇性消炎劑
這就是大家知道的抗發炎止痛劑,抗發炎止痛劑種類繁多,醫師可選擇的項目也多,幾乎不需要用到類固醇。且現在的藥劑大都會考慮副作用,對於60歲以上的病人健保有給付較不傷胃的藥劑。
- 固樂沙敏「維骨力」
其療效主要是抑制關節炎的惡化,並促進破壞軟骨的修復,但不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引起的膝關節炎,孕婦及小孩也不適用。目前所知的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胸口灼熱、噁心、腹瀉。
- 玻尿酸製劑
此藥劑是直接於膝關節注射。它不是類固醇,而是一種稱作玻尿酸的物質。其作用是維持關節面軟骨潤滑、轉移壓力、吸收衝擊,也有止痛、消炎的作用。雖然是注射到關節,但目前所知的副作用並不多。
膝關節的手術治療可分為:
- 關節鏡手術
早期退化性膝關節炎藥物治療無效時,便可考慮關節鏡手術。關節鏡手術首創於日本,其優點為:時間短、傷害少、恢復快,但只能處理磨損的關節面,不能改變關節受力的軸線,且症狀易復發,效果也較不可預測。
- 高位脛骨切骨矯正術
此種手術適用於較年輕(65歲以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病人,之前因切骨術後的固定角度不易用鋼板來維持,漸漸的不被醫師使用,但是現在利用近端外側脛骨鎖定式鋼板固定,讓手術簡單容易, 病人手術後也較舒適。
- 人工關節置換
當關節病變嚴重至保守治療無效,或是已經出現關節活動受限及變形時,人工關節置換將可明顯減輕症狀,矯正變形及改善關節功能。術後大多數病患的疼痛可以減輕甚至完全解除,關節的功能及變形亦可明顯改善。人工關節的壽命一般來說,因材質經過不斷改善,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有90%~95%的病人可使用十五年以上,同時希望病人能維持理想體重,避免劇烈運動,以減少人工關節磨損及日後重新置換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