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天氣炎熱下,在戶外活動及工作時,身體會藉大量地流汗及蒸發水份來散熱。倘若此時水份補充不足,則排尿量及頻率皆會減少,進而增加了微生物侵犯尿路系統,導致泌尿道感染發炎的機會。
一般而言,尿路系統和尿液是屬於乾淨的系統,當有病菌、黴菌或其他微生物等,由血液散播或是由尿道口逆行性入侵造成尿路發炎現象,就是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是很常見的疾病,不論男、女性及各年齡層,都有可能會為其所困擾。一般依感染的區域大致可分為上泌尿道及下泌尿道感染,下泌尿道感染是指病菌感染局限在膀胱、尿道,若是感染向上蔓延,侵襲到腎臟,而併發腎盂腎炎,稱為上泌尿道感染。單純的泌尿道感染是指偶爾一次的感染,複雜性泌尿道感染則是指有潛在性的病因,而且會出現反覆復發感染的情況。
大部份下泌尿道感染是沒有症狀,或是太輕微故不容易被注意,等到出現較厲害的感染發炎時,此時會合併較明顯的頻尿、急尿、小便灼熱感、解尿困難和疼痛,或是反覆地殘尿感而覺得解尿困難,更嚴重者會因為逆行感染到上泌尿道,或是致病菌種隨血液循環散佈至全身,而出現寒顫、發燒、甚至呼吸急促等敗血症症狀。另外,長期留置導尿管、人工尿路置入物或是慢性膀胱炎的患者,則較常出現尿液混濁、有異味及沈澱物,一般而言,慢性尿路發炎若無特別合併症或全身性感染症狀,不一定需要抗生素或是藥物治療,可以多補充水份,或是定期更換管路與沖洗 。
泌尿道感染大多以女性患者居多,主因是生理結構上女性尿道長度遠較男性短,女性的尿道一般僅有2至4公分左右,而男性的尿道則約莫15至20公分,加上女生尿道鄰近的陰道會陰部分,本來就存有特定的共生菌,因此排尿量少或是間隔時間較長時,就會有較高的機率發生經尿道的逆行性感染。此外,更年期的女性也會因女性賀爾蒙降低,造成陰道黏膜萎縮而減少保護防禦能力及菌種改變,因此也較容易增加尿道膀胱炎等感染的頻率。
雖然大部分的泌尿道感染症狀輕微,像是前期僅有尿道炎時,有時只會覺得排尿時有異樣感或是些許灼熱,有些時候增加飲水量及避免憋尿即會改善,然而若是症狀逐漸變嚴重或是持續多日未緩解時,還是要儘早治療,不然還是有可能因為感染擴散,進而轉變成菌血症,甚至敗血症等,嚴重者還是會致命的。特別是感染部位偏向是上泌尿道感染或是曾有複雜泌尿道感染的病史患者,更需要儘早接受評估是否有合併潛在疾病 (如糖尿病、代謝異常、尿路結石、阻塞性尿路病變、攝護腺肥大、排尿功能異常等),同時予以治療控制或是將病灶排除,這樣才能有效治療泌尿道感染。
預防泌尿道感染,最好的方式還是建議適度飲水,避免憋尿,適度的排尿能將細菌沖離尿道及減少細菌濃度,故若非洗腎患者或是心肺功能異常等需要特別限水的情況下,還是建議一天飲水量能有體重公斤數乘30毫升左右,然而若是從事戶外活動或容易流汗的人,可以注意一下小便顏色是否偏黃或是排尿的間隔時間變久,來適度增加額外的水份補充。另外,女性在排尿及排便後要擦拭時,方向應由尿道、陰道口擦往肛門,即由前往後擦拭,以避免會陰及肛門周圍細菌的往前傳播。
最後,健康地飲食與規律的作息,適度運動增進免疫力,也都是有助於復原及預防泌尿道感染,調整好作息及定期追蹤,有症狀儘早就醫,才能讓自己遠離泌尿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