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謝旻晃 主治醫師】
做好血脂肪控制,遠離心血管疾病
大家都知道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所以通常聞癌色變,對癌症的預防和篩檢都有一定的認知。可是常見死因中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急性心肌梗塞、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糖尿病和腦中風卻常常被忽略。這幾個問題都是好朋友,有共同的危險因子,所以經常一起出現或輪流發生。
現代因為飲食精緻化、外食主義盛行、多吃少動,國人的腰圍、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等都有增高的趨勢,逐漸累積了高血糖、高血脂肪、高血壓和脂肪肝等危險因子,這些都是熱量過剩和體重過重所帶來的慢性疾病,即所謂的”代謝症候群”。這些問題,其實是可以透過健康正確的生活飲食習慣來預防或延後發生的。
請問血脂肪是什麼 ?
血脂肪俗稱「血油」,也就是血液中的油性物質,包括三酸甘油酯、磷脂質和膽固醇。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是由極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組成,不溶於血液,可分解為游離脂肪酸和甘油,在體內的功用與脂肪運輸以及能量儲存利用有關。膽固醇(cholesterol)則是一種像是脂肪的物質,也不溶於血液,在體內與脂蛋白結合運行。正常的生理功能需要一定量的膽固醇來維持,像是膽酸、細胞膜組成、維生素和荷爾蒙的生合成,所以血脂肪是身體不可缺少的一種物質,並非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怎麼樣算是血脂肪異常 ?
空腹超過12小時的情況下,體內三酸甘油酯理想值為低於 150mg/dL;若超過 200mg/dL以上就可視為高三酸甘油酯血症。
而血中總膽固醇濃度超過240 mg/dL稱為高膽固醇血症。膽固醇還可分為低密度膽固醇(簡寫為LDL-C)和高密度膽固醇(簡寫為HDL-C);低密度膽固醇容易沉積在動脈管壁上形成斑塊阻塞,又稱為”壞的膽固醇”,而高密度膽固醇可將周圍組織的膽固醇運送回肝臟排除,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又稱為”好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濃度大於160 mg/dL或是高密度膽固醇濃度小於40 mg/dL,都應該視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當您在看膽固醇數值時,請記得注意一下您的好壞膽固醇是多少。當壞的膽固醇數值/好的膽固醇數值 > 5的時候,也代表您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那麼,血脂肪過高會有什麼症狀和危險 ?
長期血脂肪過高,也就是俗稱的「血濁」,容易造成血液變得黏稠、動脈粥狀硬化、血壓升高等,增加動脈阻塞的風險。心臟的冠狀動脈如果血流不足甚至阻塞,會引起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猝死等;在腦部,血液灌流不足會造成腦中風;四肢動脈的阻塞則容易造成肢體末端麻木、疼痛、組織缺氧壞死壞疽、甚至截肢的情況。過去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總膽固醇每減少1%,可減少2~3%的冠心病的事件發生。當三酸甘油酯濃度很高時 (> 700 mg/dL),還可能引發急性胰臟炎。少數家族遺傳性高血脂症的患者,其皮膚、皮下組織或肌腱會出現黃色瘤(xanthoma)或黃斑瘤(xanthelasma)。
不少人誤以為高脂血症一定會有頭昏、胸悶、手腳麻木、血壓升高或頸部僵硬的症狀,而如果沒有這些症狀代表沒有血脂肪異常,其實這個觀念是要改正的。一般而言,早期的高血脂症很多都是沒有症狀的,上述高脂血症造成的血管傷害都是逐漸緩慢而且無聲無息的,所以它也可以視為一種沉默的殺手。如果您已經年滿40歲、生活作息不正常、少運動、肥胖、有家族史、或常飲酒,建議每年定期做一次血脂肪的檢測。
誠心提醒您,詳細的資訊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歡迎您與我們的醫師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