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是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大約有12%成人有偏頭痛症狀),常見症狀有頭痛伴隨噁心、嘔吐、畏光,甚至對味覺、光線、聲音出現敏感症狀。雖然大多數患者為陣發性發作,但約有1-2%人患有慢性偏頭痛 (每月偏頭痛大於等於15天且持續三個月以上),對患者身心甚至生活與工作上造成極大不適。因此,目前偏頭痛治療使用藥物目的在降低偏頭痛發作頻率、嚴重程度和持續的時間。
偏頭痛的治療通常區分為急性治療與預防性治療,急性治療目的在疼痛發生時能迅速降低疼痛(發生疼痛時使用),而預防治療則使用在頻率/疼痛程度過高的患者(必須定期且規則治療)。近年來,偏頭痛的研究發展有很大的進展,尤其在致病機轉的了解以及新藥的發展,新機轉的新藥有預防或治療偏頭痛,可以降低藥物使用的頻率及藥物的副作用,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以下做簡單介紹。
急性偏頭痛發作治療
一般來說,輕度偏頭痛發作可以使用普拿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來治療;而麥角生物鹼(dihydroergotamine)、血清素受體作用劑(triptans)則用於治療中至重度偏頭痛。其中血清素受體作用劑(triptans)同時作用在5-HT1B、5-HT1D受體,由於5-HT1B受體會造成血管收縮,造成這類藥物禁用於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新一代藥物作用在5-HT1F受體(ditans)而沒有對5-HT1B受體沒有親和力,則可以有效治療急性偏頭痛發作且用於有心血管疾病之患者(近期可望通過台灣食藥署審核)。
預防性治療
台灣目前傳統常用於偏頭痛預防性發作治療之藥物可分為乙型阻斷劑、抗癲癇藥物、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劑等。預防偏頭痛的藥物選擇仍應根據病人的具體特徵、合併症、藥物的副作用、藥物的費用以及病人的喜好等而對療效相似的藥物,進行個人化選擇。而近年來陸續有文獻報導許多新一代的預防性治療。
過去普遍用於美容醫學的肉毒桿菌素,能阻斷誘發頭痛的神經傳導物質,因此衛福部通過肉毒桿菌可用於治療慢性偏頭痛,提供民眾另一項選擇。肉毒桿菌素施打於額頭、眉心、頭部兩側、後腦、頸部等部位總共約31個點,效果可持續3至6個月。(目前健保給付為專案用藥,必須符合資格事前申請)
近年來更發現降鈣素相關基因?(calcitonin gene-relatedpeptide,CGRP)在偏頭痛之病理生理上具有重要的角色,降鈣素相關基因?是遍布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尤其疼痛相關傳導系統)的一種神經?,具有疼痛信號傳導活性。偏頭痛患者循環中的CGRP水平升高,所以CGRP拮抗劑已成為偏頭痛預防與治療的重點。目前本院已有相關藥物:恩疼停(Emgality),是一種CGRP的單株抗體,藉由阻斷CGRP作用來預防偏頭痛,對陣發性偏頭痛及慢性偏頭痛都有預防效果。針對慢性偏頭痛病人,在前3個月治療期間可以降低每月頭痛天數平均約4.8天,在第12個月的時候可以降低每月頭痛天數平均約9天,有六成病人從慢性偏頭痛改善為陣發性偏頭痛,使用急性止痛藥天數也可以減少約4.7天,及改善生活品質。(此藥品為肌肉注射,每個月一次,健保尚未通過給付)
誠心提醒您,詳細的資訊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歡迎您與我們的醫師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