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許多人常因健康檢查有尿蛋白或是注意到自己的尿液有泡泡來求診。這是我們腎臟科門診常遇到的問題之一。這邊先跟各位說結論:驗出有尿蛋白,不一定有腎臟病,但腎臟有問題的機會很大。必須經過下面的分析才能確定。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尿液中的成份有哪些物質?
腎臟產生的尿液主要是水分及許多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中,最多的成份是含氮廢物,這是蛋白質代謝後的產物。此外,還有電解質、色素、毒素……等等。這些成分都可能讓尿液產生泡泡。尤其早上第一泡尿,因為沒喝水比較濃縮,含有較多物質,較易產生泡泡。另外,站著尿尿或是尿的速度較快都比較容易產生泡泡。這些泡泡尿多數是正常的,但也可能有尿蛋白,須要經過檢查才能確定。
第二,要做什麼檢查?
一般健康檢查就是檢驗尿中是否出現「不該」出現的成份,例如血尿、蛋白尿、尿糖……等等。最常見有問題的泡泡尿,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蛋白尿。因此,當一般尿液檢查出現「尿蛋白」陽性反應時,就需要到腎臟科做進一步檢查。因為泡泡尿來求診而最後被診斷有蛋白尿的比例約兩成左右。所以,尿中有泡泡可以先不用太擔心,八成都是正常的現象。
第三,到腎臟科做什麼?
「尿蛋白」是腎臟科醫師很重視的指標之一,它能早期偵測腎臟病的發生,反應當下腎臟病的嚴重度及預測腎臟病的預後。腎臟科醫師會根據不同尿蛋白量有不同的處置。
正常尿中含有微量蛋白質,但不該大量出現在尿液中。若出現的量超過正常範圍,我們就稱為有「蛋白尿」。「蛋白尿」可能代表某種嚴重腎臟病的表現(如糖尿病),但也可能只是一種暫時性或無進展性的腎臟異常。若是前者,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可以改善腎臟病的預後!若是後者,如發燒、劇烈運動、寒冷、情緒壓力或與姿勢有關,這類患者多半不會有腎功能的惡化,只須定期健康查檢查即可。
第四,尿蛋白如何評估?
1. 健康檢查尿蛋白試紙檢驗結果為微量(+/-)時,有異常尿蛋白的機會「較低」。一般為良性,無腎臟損害。除非有明顯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否則無須太過擔心。
2. 健康檢查尿蛋白試紙檢驗結果為1+時,有異常尿蛋白的機會「較高」,但仍有機會是「正常」的。須做全面評估。
3. 健康檢查尿蛋白試紙檢驗結果為2+或3+時,腎臟多半有問題,須確認尿蛋白的量,及早探尋尿蛋白的原因。
4. 尿蛋白的診斷一般要三次檢驗中有兩次尿蛋白陽性才算。只要健康檢查時尿蛋白報告異常,建議3至6個月回醫院再檢查一次。
最後,當您發現尿液持續有泡泡,且泡泡經過5-10分鐘都不會消失時,有持續性蛋白尿的機會較大,應該盡快就醫檢查。特別是糖尿病、紅斑性狼瘡、高血壓患者;某些會造成腎絲球病變的感染症患者,如病毒性肝炎、感染性心內膜炎;大量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者;懷孕婦女或有家族性遺傳腎病史患者,這些情況較易引起蛋白尿,須格外注意。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腎臟預後改善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