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對於腦中風,預防勝於治療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如果已經發生了中風的話,有沒有可以減少傷害的方法呢?先前曾在本院的門診表和大家談過血栓溶解劑的使用,這次就來談談除了血栓溶解劑外,我們醫師要如何治療腦梗塞的病患。中風急性期治療的重點有幾個:減少病患中風症狀惡化的機會,包括腦中風的復發,找出造成病患中風的原因加以治療,以及安排復健活動,恢復日常生活的功能。
在預防中風復發方面,急性期通常就是給予口服的抗血小板藥物,常使用的藥物包括阿斯匹靈或商品名為保栓通(或是同成分)的藥物,這些藥物能減少再度梗塞的機會,但效果有限。某些症狀輕微的病患,根據最新的研究,或許可考慮如同心血管疾病一般併用兩種藥物,但須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如腦出血或消化道出血。若中風原因可能是心臟而來的血栓造成,如心房顫動、心瓣膜疾病或嚴重心衰竭,則由醫師評估在適當時機點開始使用抗凝血劑。傳統的抗凝血劑已被廣泛使用多年,但因其相對較高的出血風險性,這幾年已有數種新型抗凝血劑上市,讓醫師和病患有更多的選擇。
若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將需要進一步藥物控制,才能更減少再次中風的機會。腦梗塞初期的血壓控制,目前的研究沒有一定的規則適用於所有病患,大致而言,可不用急著將血壓降至長期目標值,在起先的24小時,甚至可允許收縮壓在220mmHg才給予降血壓藥物,待病患症狀穩定後再開始逐漸調降血壓。但針對血糖方面,則是希望能早期積極控制,減少病情變化的機會,一般來說,空腹血糖值在140至180則建議需藥物控制,中風急性期可優先考慮使用胰島素,等病情穩定後再根據個別狀況給予口服藥物或持續使用胰島素。若病患有血脂肪過高之情形,則開始使用降血脂藥物治療,目標為將總膽固醇值降至160mg/dl以下及低密度膽固醇值降至100mg/dl以下。
在腦梗塞病患所需安排的檢查方面,除了基本的抽血,一般心電圖外,通常會安排顱血管超音波。若中風可能和心臟所引發的血栓有關時,則需要特別針對心臟功能及心律做進一步檢查,包括心臟超音波及24小時心電圖。若病患因中風症狀導致生活功能受影響,則須安排復健治療,若病患症狀穩定,早期積極復健是有幫助的。中風病患常因行動不便臥床或吞嚥時容易嗆咳,出現肺炎、泌尿道感染或褥瘡等併發症,造成死亡率增加或延長住院天數,需給予抗生素治療,根據病患症狀嚴重程度及併發症之有無,住院天數從數天至數周是常見的。高壓氧及中西醫合併治療目前並無確切證據顯示對大多數病患有幫助,故並非中風後急性期之標準治療,可視病患個別情況安排。總而言之,當發現病人有疑似中風的情況時,第一個該做的動作仍是盡快將病患送至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