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什麼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由長期抽菸或空氣污染等使得肺部產生「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所引起氣流阻塞之一種病況。這種氣流阻塞通常為緩慢進行性,患者主要症狀為長期咳嗽有痰或呼吸困難。 什麼原因會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病 現在已知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最主要之原因為吸菸。吸菸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最主要之危險因子,約佔所有因子之百分八十至九十,而吸菸的人中有百分之十五會得慢性阻塞性肺病。二手菸亦已證實和抽菸一樣,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空氣污染及長期在粉塵多之環境下工作也是重要之危險因子。 台灣有多少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 在台灣並沒有確實之統計數字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根據它是民國八十四年之第十大死亡原因及胸腔科門診中20-30%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此類患者應不少。估計其盛行率在40歲以上之人口約為4-5%之間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睡眠問題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患常有失眠、日間嗜睡與易作惡夢等現象,雖然一些常用的藥物,如:茶鹼與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可能有導致失眠的副作用,但是單用藥物副作用本身並無法完全解釋失眠的原因,因為有時加大藥物劑量以改善夜間氣促與咳嗽等症狀時,反而有助於改善病患失眠的情形。至於日間嗜睡雖然可用夜間睡眠受到呼吸症狀干擾解釋,但亦需同時考慮有無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可能性。研究顯示同時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病患,出現肺主動脈高壓與右心衰竭的機會要比只罹患其中一種病病時來的高,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患若出現類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症狀時,應安排完整的睡眠呼吸檢查( full polysomnography)。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患在睡眠的快速動眼期常出現血液氧氣飽合度過低的情形,這類病患常有日間低血氧、肺功能嚴重異常、慢性二氧化碳滯留與肺動脈壓升高現象。研究顯示夜間平均血氧飽合度與最低血氧飽合度兩項指標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患的存活率有統計學上的相關。當夜間血氧飽合度小於或等於88%、日間動脈血氧氣濃度小於55毫米汞柱時,應在病患睡眠時給予氧氣治療。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患的營養問題 根據統計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患中,約有25%的門診病患與50%的住院病患有營養不良情形,其結果是進一步導致呼吸肌肉萎縮無力。臨床上對於病患營養狀況的評估有許多測量方法,例如體重減輕程度、肝臟製造的蛋白質濃度(如白蛋白)、病人的免疫狀況、呼吸肌的力量、皮膚厚度或手臂週徑等人體測量學指標(anthropometry)等;其中以體重減輕程度與人體測量學指標最可靠,一般認為體重比標準體重少10%就算有營養不良的情形。研究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基本代謝速率要比常人為高,其休息狀態下消耗的能量比用Harris-Benedict方程式預測的數值還要高15%。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患營養上的建議並不特 別鼓勵過量飲食或食用特製飲食配方。目前的建議是養成良好飲食習慣與少量多餐。另外一些電解質不平衡的情形如低血磷、高血鉀、低血鈣與低血鎂等均會造成橫膈運動功能異常。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患出現呼吸衰竭狀況時,應監測血液中電解質濃度並給予適當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