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社會變遷,時代快速成長之下,以至多數人的壓力倍增,如果不知調適與疏解,將導致夜夜失眠,或鬱鬱寡歡,產生憂鬱症,更嚴重會有精神崩潰。所以為避免憾事發生,希望您有壓力問題,要及早尋求心理諮商,必要時需看身心科或精神科治療。
以下就精神科用藥常見問題與大家分享:
1.安眠藥: 醫師會依失眠症狀而選用長效或短效型安眠藥,服用安眠藥大家最擔心是產生依賴性的問題。依賴性是甚麼呢?就是停止服藥後反而會使失眠症狀更嚴重。 長效型安眠藥(如Estazolam,Flurazepam,temazepam)可能會在連續服藥二至四個月,逐漸產生依賴性;短效型安眠藥(triazolam)較易產生,建議短效型安眠藥最好需要時使用,不應連續使用超過七至十 天,如果產生依賴性,請勿突然停藥,會出現極度不舒服戒斷症狀,所以需採漸進減量方式停藥。 另外酒精會增加安眠藥的藥效,故不能與酒精性飲料併服。藥物並非治療失眠最佳良方,養成良好睡眠習慣,才能真正改善睡眠品質。 2.抗焦慮藥: 醫療上用來作抗焦慮劑有alprazolam、lorazepam、diazepam等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藥物,主要作用在中樞神經,所以除抗焦慮外,還可抗癲癇,肌肉鬆弛及鎮靜安眠等。 服藥後常見副作用為疲倦感、鎮靜,服藥一兩週後,副作用會改善,所以服藥期間如有頭昏、想睡的情況,要避免開車或操作機械,以降低危險。 焦慮症須長期服藥治療,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否則會加強藥物的鎮靜作用。依醫師指示服藥,不可任意停藥,否則可能出現焦慮、躁動、失眠等戒斷現象,若症狀改善,需停藥應在醫師評估下,慢慢降低服藥劑量,直到停藥為止,才能確保用藥安全。 3.抗憂鬱藥: 傳統三環或四環抗憂鬱劑及新一代抗憂鬱劑(Fluoxeline、Sertraline、paroxeline、Fluvoxamine)。服藥初期常見副作用有噁心、睡眠障礙、胃腸刺激等,這些症狀都是短暫,一般治療一週後可自行緩解。可能會有30%人發生性功能障礙,服藥二至四週會自行改善,若症狀仍持續,請告知醫師,讓醫師評估調整劑量或加藥改善症狀。 抗憂鬱藥需連續服藥四至六週後,才會顯現療效,症狀改善後,仍建議持續治療至少半年,可否停藥,應由醫師評估,採每一至二週降低劑量方式,直到完全停藥為止。不可突然停藥,以避免出現眩暈、頭痛、焦慮等類似感冒的戒斷症狀。新一代藥物錐體副作用較少,所以對病患服藥遵從性可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