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便利商店,一整面的零食、飲料商品琳瑯滿目,點開社群網站,贊助、廣告、部落客推薦的「機能性零食」置入其中,近幾年市面上出現眾多機能性食品,強調在吃零食喝飲料的同時,也能攝取到一些機能性成分,進而達到宣稱之功效,讓高熱量高油脂或高糖的食物大翻身,不僅拉高售價,也替民眾在享受小確幸的同時,找一些理由來減輕罪惡感。
各國對於這類食品的名稱有所不同,若是嚴格有法律規範,在台灣就是所謂的健康食品,健康食品管理法於1999年施行後,「健康食品」乙詞已成為法律名詞,法律上之定義為「具有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其具該功效,且須具有實質科學證據,非屬治療、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為目的之食品」。美國稱為「膳食補充品(dietary supplement) 」,日本則是「特定保健用食品」、「營養機能食品」、「機能性表示食品」都可以標示機能性。然而機能性食品一詞在台灣,只有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於TFQ機能性食品工廠專則中專門名詞定義:具有生理調節作用,並可作為膳食或補充之用,其機能性成分已被科學證實的食品。而坊間常說的「保健食品」,其實就是一般食品,只能做為營養補充。
▲台灣─健康食品標章
在這裡簡單分析2種機能性零食飲料(不屬於健康食品):
(1)OO生醫GABA榛果巧克球
包裝上除了產品的圖片之外,右下角印著斗大的八個文字:〝輕鬆愉快!心情愉悅!〞仔細一看原來是主打含有GABA的巧克力,GABA是什麼呢?居然有這麼神奇的功效?γ-aminobutyric acid,簡稱GABA,中文是γ-胺基丁酸,是一種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有鎮痛、抗焦慮、降血壓的作用。普遍存在於植物中,以台灣常見的食物而言,紅豆、黃豆、豌豆、燕麥、小麥、大麥、番茄、馬鈴薯、地瓜、香菇、菠菜、花椰菜都算是GABA含量稍高的食物,且豆類及穀類泡水、發芽後GABA含量會大幅提升。而此產品中的GABA來自麩胺酸發酵物,這一包淨重37.5公克的巧克力,含有GABA 28毫克。雖然GABA普遍被認為可以減輕焦慮、改善情緒,但究竟需要攝取多少GABA才能達到產品宣稱的心情愉悅效果呢?在2015年國外的研究中,給予受試者GABA 100毫克,可幫助快速入睡、並增加深度睡眠時間;針對放鬆或是情緒的部分,並沒有文獻精準地寫出一個數字。
再來看看產品的營養標示:1包37.5公克榛果巧克球,熱量228.6大卡,脂肪16.5公克,碳水化合物16.2公克,吃了一整包巧克球(約16顆)也只有GABA 28毫克,但熱量和油脂跟吃了一整盒巧克力小泡芙是差不多的。售價部分,1包GABA巧克球原價50元,同品牌的杏仁巧克力,相同重量,營養成分也差不多,價格卻只要一半。
以口味來講,可以吃到整顆榛果,口感還算不錯,但畢竟零食還是淺嚐就好,每一份量12.5公克(大約5顆巧克球),熱量76.2大卡、脂肪5.5公克、碳水化合物5公克,對身心來講是比較適合的份量。然而GABA對於懷孕及哺乳婦女的安全性還不是非常清楚,所以特殊族群建議不要額外補充。平時採取均衡飲食,搭配高強度間歇運動或瑜珈,有助於提升大腦GABA含量。
▲1包榛果巧克球37.5公克(3份) ▲1份榛果巧克球12.5公克
(2)OO汽水纖維+
和經典口味不同的是,此產品添加了纖維及代糖,1瓶600毫升的汽水有11.4公克膳食纖維,熱量只有22大卡。纖維種類為難消化性麥芽糊精(Indigestible maltodextrin),屬於水溶性纖維,也是一種抗性澱粉,結構難以被人體消化酵素所分解,可幫助正常排便、降血脂、改善血糖及胰島素敏感性。在衛福部「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中,難消化性麥芽糊精屬於草、木本植物類來源製取之原料,由玉米澱粉利用酵素水解,所得純化之麥芽糊精製品,或由該麥芽糊精再經氫化或附聚等反應所得之產品,是安全的食品原料,因為溶解性高,更好應用添加在食品中。
至於纖維量是否如標示的可達每日所需的45%呢?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109年完成「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其中新增各年齡膳食纖維的足夠攝取量(AI),膳食纖維的足夠建議量是依照每日熱量建議攝取量訂定,每1000大卡攝取14公克膳食纖維,不同年齡層、生活活動強度、性別皆有所差異,以19-50歲適度生活活動強度的人來看,每天膳食纖維足夠攝取量男性為34公克,女性則為27公克,換算下來45%是以女性為對象,對男性而言只能達到33%足夠攝取量。
然而此產品並非完全沒有熱量,且難消化性麥芽糊精攝取過多,可能會容易產氣、腸胃不適等症狀,所以還是要限制攝取量及注意個人的腸胃狀況。建議平常水分攝取仍以白開水為主,飲食中需搭配高纖食物以達到膳食纖維的每日足夠攝取量,若是真的想喝汽水時,可選擇纖維+取代經典口味,並且將攝取量控制在1瓶以內。
每個人對於這些食品的看法及期待可能與現實不符,見仁見智,也沒有是非對錯,在此僅是提供民眾在面臨選擇時,從多一點的角度來看事情,而非一味的跟風,想嚐鮮或是偶爾嘴饞,想療癒一下也無可非議,建議購買前看看成分及營養標示,並且斟酌食用,避免攝取過多熱量及脂肪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誠心提醒您,詳細的資訊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歡迎您與我們的醫師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