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糖尿病是現代常見文明病,也是非常普遍的全身性疾病,影響血管及神經系統包含眼睛、腎臟、腸胃、心臟等重要器官,無論是失明或是腎衰竭,對個人與社會都是非常沉重的負擔。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會引起腎臟產生腎衰竭、尿毒症,但社會大眾似乎對於糖尿病會導致嚴重視力喪失的視網膜病變卻瞭解有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一種不可逆行的病變,必須趕緊找眼科醫師診治。台灣目前因經濟及生活條件不斷提高,糖尿病患者已達八十萬人,且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據統計每年約有10%~12%的新糖尿病例,會因視網膜病變而導致失明,也可說糖尿病患,眼睛的失明率比一般人高出25倍。 糖尿病剛發生時,是不會馬上有視網膜病變的,通常在發病五年後,若血糖未適當控制,有7%的患者會有視網膜病變,十年後增加為26%,十五年後增加為63%,不可輕視之。糖尿病所引起的視網膜病變通常可依其嚴重程度大致區分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以及增生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初期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會導致視網膜微血管阻塞,血管壁構造遭到破壞,形成微小管瘤,同時血液中成份會滲出血管外,這些滲出物的位置如在視網膜黃斑區內則會對視力造成影響,否則一般初期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視力變化不大,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當視網膜血管阻塞導致視網膜嚴重缺血時,進一步刺激血管新生因子的產生,新生之血管壁構造不正常,造成血管內容物之滲出,甚至引起眼球內玻璃體出血及視網膜纖維化病變或拉扯性網膜剝離,即所謂增生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此時可能已嚴重喪失寶貴的視力,需進一步手術及雷射治療。
初期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可以用雷射治療法加以控制病情,效果相當顯著,可以減少失明的比率。視網膜病變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維持住視力,治療方法隨著眼科技術的提升及雷射的發展,目前已經有很好的療效。糖尿病初期先用規律運動及藥物治療,控制血糖在180mg以下,並應定期追蹤檢查視網膜;根據早期治療糖尿病研究 (ETDRS),若進展至嚴重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以及增生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就要利用全網膜雷射治療視網膜上的病灶,如新生血管、出血區及缺氧無血管灌流區,使病情得以控制。而黃斑部水腫是主要造成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視力喪失的原因,臨床施以方格狀雷射光凝固法或局部雷射光凝固法來保存病患現有視力。另外醫界目前發展對瀰漫性黃斑部水腫,可施以玻璃體內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或類固醇注射,降低血管通透性,以減少黃斑部水腫,恢復視力。 當視網膜病變進入嚴重增殖型引起玻璃體出血、牽引性視網膜剝離,而嚴重影響視力時,利用玻璃體切除手術加上術後眼內雷射光治療是必要且唯一能使視力恢復之方法,而雷射治療法是目前醫學界公認對於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病情的控制最好的方法,並可預防併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產生。
近來發現有些同時患有嚴重白內障與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患者,由於糖尿病患大多為中老年人,視力模糊也可能是白內障所引起,而糖尿病患者發生白內障之機率比一般人要高,發生白內障之時機亦較一般人早,而且程度嚴重之白內障會阻擋醫生對視網膜病情的檢查,所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常常被忽略了。因白內障的存在不但會影響視力,也會阻礙醫生對其施行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之雷射治療,不得不先行施行白內障摘除手術。因此,若能早期發現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並先予以雷射治療控制病情,將來再施行白內障摘除手術是比較安全的方法。但如果白內障之病情太嚴重而無法先行施以視網膜雷射治療之時,要先摘除白內障,再設法控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變化。 最後,特別呼籲糖尿病患者,務必儘早找眼科醫師診治,並應定期追蹤檢查,早期發現,提早治療,是保護視力的最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