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為何皮膚叫「異位性」? 原因很簡單,因為皮膚的表現「異位」Atopic。 從語言學上來了解,異位atopy 意思是 "不在" (a) "位置" (topos),因而產生皮膚症狀。 1923當年權威專家Coca and Cooke認為是「對異種蛋白質過敏」。 現今已有更深入的看法。 異位性體質的臨床表現,最常見有三種疾病:支氣管氣喘、過敏性鼻炎眼結膜炎、及異位性皮膚炎,合稱「異位性三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病因機轉有多重因素,不是單一原因所能解釋。目前對異位性皮膚炎的了解,已知它與免疫機轉有關,此外也有一些非免疫的因素。分述如下: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症狀 最大的症狀就是「癢」和「皮膚敏感」,病灶依發作時間、年齡,而有不同的變化。簡單的說,病症發展從早期濕疹反應、丘疹、水泡,到後期的慢性皮膚炎乾皮、苔癬、色素沈著。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異位性皮膚炎,有50%病人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另一研究分離出A族鏈球菌及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 此外,要小心避免接觸單純泡疹,以免因體質特殊, 被感染爆發為汎發性嚴重性濕疹性泡疹。 有人認為此與嚴重病患局部長期過度使用類固醇藥膏有關,引起使用類固醇藥膏安全性的爭議。 此時可使用一些免疫調節劑藥膏,避免增加微生物感染的危險,當然它們長期使用的副作用也另有爭議。但疫苗注射需小心,皮疹嚴重發作時,暫時不要接受預防接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