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一個可怕的疾病,全球自去年至今累計193國/地區、一億多確診病例,其中二佰多萬人死亡;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更不計其數,同時亦帶給人們生活極大的影響,到目前為止仍無停止的跡象。台灣在疫情指揮中心的控制下,和國外大多數地區相比,雖然顯得穩定許多,但截至目前國內確診案例也累計923例,大多數是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仍有9人死亡。要控制如此嚴重的傳染病大家對疫苗寄予很大的期望。
疫苗問世至今,疫情嚴重的歐美各國已相繼的加緊腳步接受疫苗接種,目前全球接種新冠疫苗已超過一億劑,在這相繼接受疫苗接種的情況下,接種疫苗所產生的錯誤或風險也一一的浮現。美國安全藥物實踐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 ISMP)是美國一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預防用藥錯誤和提供安全使用藥物建議。該組織是獲得公正、即時和準確的藥物安全信息的首要資源,在世界廣為人知和受尊敬。這段時間當人們相繼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時,ISMP亦收到大量關於疫苗接種相關的錯誤或危害報告,因此ISMP為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提供了安全實踐的建議,以減少疫苗接種錯誤事件的發生。
到目前為止,ISMP所報告疫苗的主要錯誤類別是來自輝瑞(Pfizer-BioNTech)和Moderna COVID-19兩種疫苗的報告,包括:
• 稀釋錯誤:使用太少的稀釋液導致疫苗濃度過高而增加了副作用。
• 與類似產品混合:Moderna的疫苗和新的再生單株抗體卡西里維馬(Regeneron monoclonal antibody casirivimab)一直被混淆。
• 疫苗劑量的浪費:由於疫苗必須在室溫下於6小時內使用,因此一些設施在到期前急忙使用或不得不丟棄它們。
• 其他錯誤:還包括寫錯電子郵件地址導致患者沒有收到接受第二劑疫苗的預約資訊;為未成年患者接種疫苗;以及嚴重但無生命危險的過敏反應等。
為了降低接種疫苗發生的風險,ISMP為衛生保健組織提供了以下一些建議:
1.安全選擇疫苗接種地點:有足夠空間來評估患者在接種疫苗前後之反應,同時保持社交距離和其他預防措施。
2.驗證接種者的能力:教育衛生保健者關於疫苗儲存、管理的準備、常見的錯誤等知識。確保他們在疫苗管理的能力。
3.分發給藥房準備好的注射器:分發預先填充的、有標籤的注射器,用於每日疫苗接種診所。
4.使用獨立的雙重檢查。
5.從小瓶中提取最大化的劑量減少浪費。
6.識別/區分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
7.不同的疫苗分開儲存:解凍期間或解凍後,勿將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存放在同一冰箱中,要分開儲存。
8.訂定剩餘的疫苗使用標準流程。
9.對過敏反應做好準備:確保疫苗接種地點能立即提供緊急設備和藥品。患者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跡象應監測至少15分鐘,如果曾對疫苗或注射療法有過敏反應病史或過敏性休克病史者,應至少監測30分鐘。
10.核對第二劑量安排:建立第二劑量的設置/確認預約系統。
11.報告疫苗錯誤和不良反應:所有COVID-19疫苗錯誤和不良反應都應強制性報告給「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VAERS)」(https://vaers.hhs.gov)。ISMP還建議保健提供者對疫苗錯誤事件向「國際疫苗錯誤報告計劃」(National Vaccine Errors Reporting Program)報告(https://ismp.org/report-medication-error)。
雖然疫苗的問世,可能帶給我們光明的未來和讓我們回歸正常生活,但疫苗若管理不當所帶來的問題也是值得大家重視的,要有良好的預備和管理才能從疫苗中獲得預期的效果,盼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能戰勝病毒。
誠心提醒您,詳細的資訊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歡迎您與我們的醫師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