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身上有傷口,幾天就會癒合。但糖尿病病人僅是小破皮,就可能演變成皮開肉爛的大災難,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患的傷口不容易癒合,是發生慢性傷口的高危險群,之所以延遲癒合,歸根究底還是和長期高血糖有關,因為糖尿病所引起的周邊血管病變會使周邊血管硬化或是堵塞,造成傷口部位的血液循環不好,因此氧氣、營養素、藥物及免疫細胞無法到達受傷的組織來幫助傷口癒合。其實傷口照顧有新醫術來解決。
?
40歲蔡先生有病態性肥胖併罹患糖尿病多年,右腳因不慎跌倒導致破皮,二個月後傷口遲遲癒合不好,因緣際會看了趙世晃醫師的減重門診做了減重手術,術後一個月回診,減重16公斤,醫護人員發現蔡先生的右腳傷口竟也癒合改善了。在與個管師會談中,蔡先生表示很開心這次減重手術後,不只惱人的體重開始減輕,糖化血色素從7.2下降至5.5%,因為血糖得到大幅改善,連帶右腳遲遲無法癒合的傷口也好了,真是一舉數得。
?
肥胖不僅僅只是美觀的問題,由它延伸而來的許多疾病,如代謝症候群,早已眾所皆知,其中又以第二型糖尿病,正默默的吞噬國人的生產力並降低生活品質,飲食調整與運動是治療的不二法門,而針對血糖控制不良的情況,口服降血糖藥物乃至胰島素的及早介入已是共識。
?
.jpg)
? ? ? ??
.jpg)
?
? ? ? ? ? ? ? ? ? ? ? ? ? ? ? ? ? ? ? ?減重手術前傷口? ? ? ? ? ? ? ? ? ? ? ? ? ? ? ? ? ? ? ? ?減重手術後傷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癒合差)?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顯改善)
?
除了推陳出新的降血糖藥物外,所有治療的基礎都是建議適當的減重,而以外科減重手術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稱之為胃腸道代謝手術或糖尿病手術,國外文獻顯示,針對病態性肥胖的病患接受完減重手術後,不只可以減輕惱人的體重,並且大多數患者在手術後至少5至15年內血糖控制得到了實質性改善,甚至不必服用任何降血糖藥物,有鑑於第二型糖尿病的盛行率逐年上升,而年齡層卻有年輕化的趨勢,其延伸的併發症,如慢性腎衰竭、糖尿病足或視網膜病變等相關的龐大花費,第二型糖尿病的胃腸道外科手術在近十年如火如荼的展開,對於手術後血糖良好調控的機制,則傾向於手術後早期的熱量攝取急遽下降、食物進入腸胃道的順序改變,使得胃腸道激素釋放異於沒有接受手術的正常人,和持續的體重下降,造成了周邊組織的胰島素敏感性持續回穩,進而改善血糖的操控。
?
世界糖尿病聯盟在2011年已經將手術治療納入糖尿病的正式治療方針當中,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也發表於「手術治療糖尿病專家指引白皮書」,指出當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經口服或針劑藥物治療下血糖控制不良,可以經由腹腔鏡手術來治療糖尿病。
?
糖尿病人減重手術是功能性的治療方式,這意味著手術的安全、成效和術後的生活品質都應列入通盤的考量,也唯有嚴謹的評估和有經驗的醫療團隊治療介入,才能讓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多一種安全且滿意的選擇。
誠心提醒您,詳細的資訊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歡迎您與我們的醫師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