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睡眠障礙(失眠)的人很多,尤其工作壓力大,老年人,經常熬夜加班,產後婦女等更為嚴重。這些人長期不易入睡,導致日間精神不佳,記憶力衰退 致影響日常生活。其症狀會展轉反側,躺很久才能入睡或淺眠,容易被吵醒,不容易再入睡,整夜難眠。
據統計大約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個經常失眠,而使用鎮靜安眠藥的人口也不斷增加,現在全國使用者已超過400萬人。但是長期使用這類的藥物,很容易因為依賴而成癮,而且長期服用鎮靜安眠藥,藥效會在服用過程中逐漸變低,也有強烈的副作用,包括:形成藥物依賴、抑鬱、焦慮和肝臟功能降低等症狀。
而中醫治療失眠,可以減少濫用鎮靜安眠藥 ,其方法包括中藥內服、外敷、針灸、食療和推拿按摩等方法,待患者穩定後,可以慢慢減少使用鎮靜安眠藥,直到完全不需使用。 到底中醫認為失眠質如何發生?最先《靈樞》提到「不寐」:陽氣盡 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陽氣盛,則寤矣。包括:
1.身體退化:因為年紀越大「氣血衰」,「氣道澀」,也就是說老年人,氣血衰小,血液循環不良,致睡眠時間與品質較為不好。
2.飲食方面:由於很多人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三餐不定時,不定量,有時更會暴飲暴食, 導致脾胃消化功能就影響,而引起失眠。
3.情緒方面:因為生活或者工作壓力過大,每天都處在緊張狀態中,情緒無法獲得舒緩,引起「肝氣鬱滯」或「心火亢盛」。
失眠證型:有分為實證跟虛症。實證包括:「肝鬱化火」其症狀有:多夢、頭痛、口乾、口苦、便秘、急躁易怒等。治療原則為清肝瀉火,例如龍膽瀉肝湯。而「痰熱內擾」症狀有:頭痛暈眩、胸悶痰多、心煩口苦等。治療原則為清熱化痰,如溫膽湯。「食滯胃脘」,症狀有:脘悶噯氣、腹中不適、大便不爽。治療原則為消食和胃,如保和丸。
虛症有「心脾兩虛」症狀有:多夢易醒、心悸健忘、腹脹便溏等。治療原則為補益心脾, 如歸脾湯。「心腎不交」症狀有:心煩頭暈、耳鳴健忘、口乾津少等。治療原則為滋陰清火交通心腎。方劑如黃連阿膠湯。「心膽氣虛」症狀有:多夢易醒、頭暈目眩、倦怠等。治療原則益氣鎮驚,如安神定志丸。還有其他中藥內服包括: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柴胡龍骨牡蠣湯,桂枝龍骨牡蠣湯等,依不同症狀使用。
針灸治療失眠可產生顯著效果,其穴道包括:百會、天柱、內關、外關、大陵、公孫、神門、心俞、肝俞、行間、復溜、陽陵泉等等。除了中藥及針炙外,也可以配搭按摩穴道,幫助睡眠,常用穴位有 神門穴 ,百會穴及耳穴等。
中醫對於治療失眠的優點有:睡眠後醒?不會有昏沉的感覺,工作或開車時不會受影響而發生危險及失誤,也不會有成癮性的發生。所以中醫治療失眠是安全可靠而且有效的方法。
誠心提醒您,詳細的資訊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歡迎您與我們的醫師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