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戰爭是可怕的事情,戰爭導致死亡、巨大的經濟損失、人們活在恐懼的環境中,而全球性的戰爭(如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的層面更是巨大,大家都盡量控制不讓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然而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卻好比第三次世界大戰一樣,到目前(
人類感染冠狀病毒(如感冒)主要症狀以呼吸症狀為主,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症狀輕且死亡率低,大多能自行痊癒,平常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但近年來發生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及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後會比一般感染的冠狀病毒症狀嚴重,部分個案尤其是那些特殊族群如有慢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腎臟、肝臟、神經、血液或代謝疾病(如糖尿病)、血紅素病變、免疫不全需長期治療者、孕婦等,可能還出現嚴重的肺炎與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由於此類新型冠狀病毒對人類而言是以前未曾接觸過的新型病毒,所以身體對它無抵抗能力,尤其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能力特強、感染率高,又變化多端,因此造成極大的威脅。
由於目前未有疫苗可用來預防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同時除了症狀治療的保守療法外,亦無可信賴的藥物可以治療,因此必須採取預防感染的各種措施,依據衛福部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疫行為指引」,預防的方式包括避免去有風險的地區、沒必要不前往醫院或診所、避免生食,並需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如維持手部清潔、保持經常洗手習慣;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節;出入公共場所及醫院需帶口罩,研究顯示,若帶原者不帶口罩、雖然健康者有帶口罩,當二人接觸時健康者仍有70%被傳染的機會,若帶原者有帶口罩,而健康者沒帶口罩,被傳染的機會只有5%,而帶原者和健康者都有帶口罩時,被傳染的機會只有1.5%,可見帶口罩對防疫之重要性,尤其是生病者帶口罩更是重要。
醫院是守護病人健康的地方,但可能也是病毒和細菌最多的地方,因此衛福部都建議沒必要不前往醫院或診所,但生病了還是得去醫院,為使民眾能安心就醫、醫護同仁可安心工作,各大醫院也策劃各種措施讓民眾能安心就醫,為此本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如:
(1)因應疫情漫延需領慢性處方藥物;本院開設快速領藥窗口服務民眾,門診後第2次及第3次的慢性病處方箋,在慢性處方箋建議領藥日10日內, 可在院區外的慢箋預約報到機做領藥服務或透過大里仁愛醫院官網--慢箋領藥平台及下載仁愛醫院專屬APP,先行預約領藥,完成預約後,於預定領藥日攜帶健保卡及慢性病處方箋到本院慢箋預約報到機進行報到,加速領藥的速度。
(2)本院及附設護理之家配合台中市衛生局防疫實地演練,並針對實地演練過程檢討,擬定合宜之對策,希望藉由演練,建立醫療院所及護理機構工作人員面對疑似新冠肺炎個案時,能具備個人防護及應變能力,並清楚瞭解院方防疫計劃及處置程序,在照護患者的過程中,也將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實況演練將製成影片,分享給其他護理機構,提升全體工作人員的實戰力。
(3)本院耗資160萬打造台中首座戶外發燒篩檢站,採用高規格負壓設備,從採檢、X光照射,以及等待區、預留戶外看診區共6個房間,皆為獨立空間,房間內設有負壓設備與紫外線消毒燈,能排放空氣讓房間內保持負壓狀態,為醫護提供一個更安全的工作環境。也為來院就診的病人提供更安心的就醫環境。
雖然各大醫療院所為了防疫做出很多努力,然而民眾也必須配合衛生單位和醫院的規定,如進入醫院必須帶口罩、接受測量體溫、觸摸物品後要洗手。本院也有禁止探病的規定、如除了加護病房、安寧病房等具特殊探視需求之病房外,其餘病房需經主治醫師醫療專業同意才可探病。而陪病人員僅限一名。如有發燒、呼吸道症狀或14日內曾有國外旅遊、禁止陪病等規定,都是為了減少病毒傳播的措施,都希望民眾能配合,因為防疫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讓我們一起來打贏這場仗,期待疫情能早日結束。
於國內疫情流行期間,建議避免參加集體活動。民眾若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如發燒、頭痛、流鼻水、喉嚨痛、咳嗽、肌肉痠痛、倦怠、疲倦、甚至腹瀉等,在症狀開始後,先多休息、規律量體溫並記錄下來、喝水適量補充營養,觀察並用症狀減輕藥物,例如退燒解熱止痛藥,先處理是否緩解後24小時以上。若出現發燒24小時不退或併發膿鼻涕、膿痰、嚴重嘔吐或喘等症狀,才前往醫療院所就醫,並主動清楚提供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及群聚史等給醫護人員參考。為了防止疫情的擴大,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參與及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