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今日空氣品質不佳,呼籲民眾外出應戴口罩、敏感族群應減少出門!」空氣品質是目前大家最關心的議題,新聞也不時會出現霧霾影響空氣品質的報導。其中影響最大的還是呼吸道敏感的族群,尤其是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患者。
氣喘是國人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學齡兒童盛行率達12-14%。發作依其嚴重的程度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喘鳴音、胸悶和咳嗽等症狀,嚴重可能影響個人生活品質,亦會影響兒童的學習能力。雖然大部分的氣喘目前無法治癒,但是可以藉由良好的控制來減少或預防氣喘發作。
一般常見的氣喘控制觀念有:除此之外,緩解期的「呼吸道保養」及「體質調理」也是預防氣喘很重要的方法喔!
以中醫角度來看,氣喘患者在緩解期的體質可分為肺虛、脾虛、腎陰虛及腎陽虛四型。
肺虛型:指患者出現容易流汗,嚴重者整天衣服濕透,容易感冒,經常打噴嚏、流鼻水、臉色蒼白、講話中氣不足、常因氣候誘發氣喘發作。調養方式為補益肺氣,強化呼吸系統功能,常用方如玉屏風散合桂枝湯、生脈散或加黃耆、川貝等補肺中藥。
脾虛型:指患者出現咳嗽痰多、腹脹、食慾差、無緣無故腹痛或拉肚子、臉色蒼白夾黃、經常疲倦、四肢無力不想活動、吃到冰涼飲食會誘發氣喘發作。調養方式為健脾化痰,常用方如六君子湯或加黨參、白朮等健脾中藥。
腎陰虛型:指患者在體質上出現口乾舌燥、臉色紅、痰黏稠量少、心煩不寧、手足心熱、半夜容易流汗。調養方式為補腎納氣,常用方如七味都氣丸或加地黃、山茱萸等滋陰補腎中藥。
腎陽虛型:指患者在體質上出現臉色淡白、四肢末稍冰涼、稍活動則全身都是汗,嚴重者會出現呼吸喘促、痰多清稀、夜間頻尿,稍微體力透支就導致氣喘發作。調養方式為補腎溫陽,常用方如腎氣丸或加附子、肉桂等補陽中藥。
另外,平常也可以用食療的方法保養呼吸道,脾虛體質者可常食用山藥、南瓜、蓮子、白朮等補脾食品;腎虛氣喘者可常食用胡桃、五味子、熟地、羊肉等補陽食品;肺氣虛喘者可選食百合、杏仁、銀耳等補肺食品。除外也可用百合10克、玉竹10克、山藥10克、蓮子10克、白果10克與白米同煮為粥,加入適量蜂蜜服食,具有補脾、腎及潤肺的作用,另外注意避免喝酒及過於生冷、酸鹹、油膩、過敏的食物。
中西醫合併治療是未來趨勢,所以在急性氣喘發作時,先以西醫方式治療,尤其近年來氣喘發作的嚴重度較以往還要嚴重,甚至危及到生命;待病情較穩定時,除西醫外可以配合中醫調理及食療來改善體質、保養呼吸道,配合緩和運動如游泳、慢跑,鍛鍊身體以增加抵抗力,如此即可和一般人一樣過正常的生活,與氣喘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