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頭痛是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最常疾病的第3名,也是造成病人失能的第7大疾病。根據統計,在臺灣,96%的人有過頭痛的經驗,但是頭痛可以只是暫時性的症狀,只是身體一個信號,表示生理過勞或功能失調,適度睡覺休息、按摩鬆弛或者忍一忍過去。但是頭痛也可能是冰山一角的症狀,潛在嚴重的疾病如腦瘤、腦炎或腦血管疾病,因此持續或頻頻發作的頭痛,需要就醫。
頭痛有很多類型,原因也很複雜,其發生可以跟全身各系統有關。國際頭痛疾病分類就有14類頭痛,症狀可能是緊箍樣痛、隱隱作痛、脹痛、跳痛、刺痛、刀割樣痛、撕裂痛或電擊劇痛;出現在頭頂、前額、腦後、一側或兩側,乃至整個頭部。可能只在特定情況發作,又或者經年累月地反覆發作,持續數秒至數日不等;還可能伴隨噁心、視力變化、耳鳴、暈眩、流淚、鼻塞、多汗等症狀。因此需就各種頭痛而隨證治之。
中醫看頭痛中醫認為,頭居人體最高位,臟腑清陽之氣上注於頭,手足三陽經會於頭,主一身之陽的督脈亦達頭頂,故稱「頭為諸陽之會」。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上注於頭,滋養腦髓頭竅。天氣變異、六淫外邪、情志變化、臟腑失調,均可影響到頭部健康。這些內外因素,導致脈絡不暢或失養,清竅不利,就有頭痛。其病因病機有很多,中醫歸納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
外感頭痛因起居不慎,腠理不密,外邪乘虛侵犯,客於經脈,清陽受阻,氣血凝滯,而致頭痛。頭痛之發,每為風邪夾時邪而相合而成,若風夾寒邪,寒凝血澀,絡道不暢而為風寒頭痛;若風夾熱邪,風熱上炎,侵擾清竅而為風熱頭痛;若風夾濕邪,濕性粘滯,蒙蔽清竅,清陽不展而致風濕頭痛。
內傷頭痛腦為髓之海,主要依賴肝腎精血及脾胃運化之水谷精微,輸佈氣血以滋養。內傷頭痛與臟腑氣血功能有關。先天不足,腎虛精虧,髓海不足,榮養失調可產生腎虛頭痛。情志失調,肝郁化火,或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擾動清竅而肝陽頭痛。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腦絡失榮而產生氣虛或血虛頭痛。飲食不節,痰飲內生,上蒙清竅而痰濁頭痛。頭部外傷,瘀血阻滯經絡,不通則痛。凡頭痛經久不愈,其痛如錐如刺,都因久病入絡,血瘀絡痹之故。瘀血頭痛大多見於意外事故或長久反覆的情況。總括來說,中醫認為頭痛之基本病機為,邪阻脈絡,清竅不利,或者是精血不足,腦失所養。
頭痛的原因甚多,程度差異很大。醫師通過詢問患者的病程、疼痛部位,疼痛性質、發作時間、伴隨症狀以及舌脈象,來綜合分析,審證求機,指導選方用藥。對於各種頭痛,中醫強調袪除病因,調和氣血,恢復臟腑功能。外感頭痛以祛邪活絡為主,視其邪氣性質,採用祛風、散寒、化濕、清熱等方法。內傷頭痛以恢復臟腑氣血功能為主,因應具體需要,分別施以補腎、益氣、養血、化痰、祛瘀等方法。辨證選方時,參照頭痛部位及經絡循行,酌加引經藥以提高療效。
中醫在《內經》即寫下:「頭痛顛疾,下虛上實」,在《靈樞‧厥病》:「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後脈湧有熱,瀉出其血,後取足少陽」。記載「頭痛」這項古老的疾病,也提示了針灸治療方法。而現代的中外學術研究也證明了針灸治療頭痛的效果,許多報告顯示針灸可以顯著減少偏頭痛及緊縮型頭痛的發作機會,甚至對每日頭痛的慢性患者也都有一定的效果。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認可針灸治療是有效的頭痛治療選項之一。因此中醫治療頭痛的方式主要是利用辨證論治的方式,依據各人不同體質或病因所引起頭痛來區分不同的頭痛症型,而提供個人化的頭痛治療,以內服藥搭配針灸來緩解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