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根據文獻報告指出,國人約有百分之六十到八十,一生會經歷下背痛,下背痛是門診中僅次於感冒的求診原因。下背部的結構複雜,包括骨骼、肌肉、肌腱、韌帶,神經等構造,這些都有可能是造成疼痛的原因,所以描述詳盡的病史,配合醫師的理學檢查,給予正確的鑑別診斷與正確的治療才能解決,病史中背痛的誘因比如抬重物、跌倒、車禍等原因,加上疼痛的部位,範圍、性質、持續時間、擴散方向、麻木部位,以及其他合併症狀都是重要的診斷參考。
常見的下背痛原因如下:
1.軟組織受傷/背部筋膜發炎 2.椎間盤突出症 3.脊椎退化性關節炎 4.壓迫性骨折 5.脊椎滑脫 6.脊椎腫瘤 7.姿勢不良等等下背痛其實是預防重於治療,良好的姿勢,盡量減少背負重物,讓腰椎以及附近組織不受過多重力壓迫,可減少受傷的發生。
預防姿勢不良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下背痛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當經過醫師診斷出原因之後,大多給予下列的治療項目:
1.藥物治療 2.物理治療 3.注射治療 4.手術治療因為下背痛後復發的機率很大,所以除了尋求正確有效的治療之外,預防還是最重要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