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白內障是指眼睛水晶體由透明逐漸變成混濁,使得光線不易透過,它是引起視力模糊常見的原因。隨著人口老化趨勢,老年性白內障的人數不斷地增加,而藥物治療只能短暫控制病情惡化,並不能完全治好白內障。目前改善白內障視力模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受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手術一般是採用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術,手術成功率很高,大約95%的白內障病人在接受手術後,視力均有明顯改善。手術過程會將眼角膜的邊緣開一個2-3mm的小切口,然後用超音波將混濁的白內障乳化後吸出來,再將軟性摺疊式人工水晶體注入眼球內,達到改善屈光的作用。
雖然大部分的人在手術後都有良好視力,仍然會有一部分的人抱怨術後視力不甚滿意,這牽涉到一些因素的影響,第一個因素是白內障患者本身眼睛的條件是否只是單純的白內障,還是同時存在其他眼部病變,包含眼角膜發炎、眼角膜混濁、水晶體移位、水晶體韌帶不穩、玻璃體混濁、視網膜病變、黃斑部退化、青光眼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視神經萎縮等狀況。在這些情況下,即使白內障手術很成功,視力改善幅度仍然有限。
第二個因素是手術醫師技術,因為白內障手術是顯微手術,需要極精細技巧,來完成準確的手術步驟,這方面則建議民眾多詢問、多打聽,找位技術純熟、經驗豐富的眼科醫師來為自己的眼睛進行手術。第三個因素是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人工水晶體的功用是改善眼球的屈光狀態,當白內障被去除時,眼球是呈現高度遠視狀態,此時裝入正確度數的人工水晶體才能使焦距正確、視力清晰。手術前的檢查包含人工水晶體度數的測量與計算,使手術後能達到預期的屈光目標值。
人工水晶體可分為健保全額給付的與具特殊功能需部份自費差額者,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為透明球面,有各種球面度數,可順便改善白內障術前的近視或遠視,又可分為硬式、軟式、單片式或3片式等不同設計。雖然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分為各種類型,但健保署給付給醫療院所的金額是固定的,因此選用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仍需要與手術醫師討論使用哪種類型的人工水晶體比較適合自己的需求。如果民眾選擇特殊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必須自費付水晶體的差額,而這些具有不同特殊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可分為非球面光學設計(強調視覺敏銳度、減少夜間光線不足下眩光)、散光矯正(矯正角膜散光度數,降低對散光眼鏡的依賴)、多焦點抗老花(提供遠距離與近距離視力,降低對老花眼鏡的依賴),而價格也依其功能性不同,落在3-6萬不等。但也有受限的地方,像是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對於看遠視力比單焦點的人工水晶體稍微降低,且部分患者術後夜間會有輕度眩光產生,此外不建議有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使用。若是習慣長時間近距離注視LED螢幕或常常暴露於強烈陽光底下的人,則較建議採用過濾高能量藍光功能的人工水晶體來保護黃斑部。
有些患者或家屬誤以為人工水晶體選擇價格最昂貴的最好,事實上並不見得完全正確,應該要依照自己的狀況與需求來選擇最適合的人工水晶體。例如有些患者工作對視覺品質要求很高,需要非常良好的視覺對比度,就不建議使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而是使用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術後再搭配漸進多焦的眼鏡使用,目前健保給付的一般功能人工水晶體已可達到與自費人工水晶體相同的品質與材質,若是患者沒有特殊功能之需求,植入一般人工水晶體也是可以達到不錯的視力,並不見得「便宜沒好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