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肥胖在世界各地的盛行率逐年增高,已經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公共衛生議題,肥胖不僅增加各種慢性疾病的致死率與罹病率,還會降低生活品質,進而影響肥胖者的社經關係。本院有感於肥胖問題的日益嚴重,於民國89年7月正式成立肥胖綜合門診,整合醫療團隊來提供給就診病患完整的體重控制計畫,門診治療的主軸強調以飲食控制、運動及生活習慣修正為基本原則,配合減重藥物與強調行為模式的改變,並結合各項評估檢查(理學檢查、身體組成評估、飲食行為問卷調查等)、減重飲食指導、藥物治療及各項運動規劃,首創強化行為治療,深入飲食行為改變策略與加強團體監督機制。過去10年的門診經驗中,我們分析就診者日常生活與飲食行為的調查結果發現,超過6成以上的就診者表示平日沒有運動習慣,顯示多數人是缺乏運動的;而在就診者飲食行為與態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經常外食、吃東西速度過快、會受到他人影響而進食、晚餐時間延後、不能堅持好的飲食習慣、時常攝取油煎、油炸食物與含糖飲料、吃飯總是吃到肚子脹為止與習慣把剩菜吃完等是就診者常見的錯誤飲食習慣與行為。加上大多數就診者並無家族肥胖史,顯示造成大部份就診者肥胖的主要原因並非遺傳因素,後天的飲食與生活習慣的失衡及缺乏運動才是導致肥胖的主因。
另外一項較有趣的發現是,調查減重者對於『放棄美食來換取體重減輕的效果』、「每天持續的運動來減少腰臀圍」與「減重過程挫折感的克服能力」等減重價值觀,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就診者均認為不太有把握能確實達成;而「缺乏運動」、「無法維持減重生活管理」與「不能忍受飢餓」則是就診者自認造成減重瓶頸的三大原因。在過去醫界面對診治肥胖症的標準程序中,一再強調以飲食控制、運動及生活習慣修正為基本原則,但是十年減重門診經驗的累積確告訴我們,就診者往往因為減重信念薄弱,擔心做不到或是根本無法持續減重而導致減重計畫的失敗,充分顯示減重行為中的知易行難仍是最大瓶頸,也因此我們減重團隊在擬定減重計畫的對策與方法時,除了提供飲食控制計劃與強調運動外,最重要的關鍵是需要針對減重者給予個別減重行為動機的強化並引導飲食生活習慣的修正,讓減重者發自內心願意改變自己,唯有「願意改變」,才是踏出成功減重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