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將入秋冬,天候的變化也正深刻的影響每一個人,小從膚冷添衣、咳嗽感冒,鉅者多為舊疾復發甚至引發猝死,造成家庭的遺憾,因此,秋冬的保健、養生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話題。當氣溫逐漸下降,人體需維持原本的機能狀態又得應付自然狀況的改變,相對使得維持原本的機能狀態能力下降,亦即免疫力降低,最快速影響的就是呼吸道防禦的功能減弱,容易引起一些呼吸道的疾病,如咳嗽、感冒、氣喘等;再來就是因為天冷而使得身體微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弱,也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誘發,而體溫維持不易的幼兒與老人,更是首當其衝,所以應當注意四肢的保暖和充分的休息,也必須避免因寒冷兒緊閉門窗,造成空氣的不流通
無論中、西醫,都重視飲食的均衡、正常的作息、適當的運動及心理的調養,各項方面取得平衡,就是健康的不二法門,”預防勝於治療”強調出保健養生的重要,保健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平衡的健康狀態。
一、 |
均衡的飲食: |
|
養生莫過於其健康,而飲食養生優於藥物治療,飲食主要注意營養之攝取均衡與正常三餐的定時定量,其實每個時節皆有當令之蔬果食物,因此,多食當令的食物是最合宜的養生方式,種類愈多變化愈好,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避免偏食;愈天然愈好,愈人工、愈精緻的反而沒有益處,國人講求冬令進補,一般印象中不外乎是薑母鴨、當歸鴨、羊肉爐、麻油雞、十全大補湯等,這些讓人感覺起來暖烘烘、熱呼呼的補品,卻也隱藏了高血脂、高熱量的危險性在裡面,因此在補品的選擇上、實用技巧就必須相當注意,尤其慢性病患者,當然,善用藥膳飲食有助於補充在冬天易流失的熱量,提高人體的抵抗力,但也必須注意隨之而來的肥胖,以免造成身體多餘的負擔。 |
二、 |
正常的作息: |
|
飲食生活起居正常是最簡單的養生方法,其中最好在晚間11點以前上床就寢,夜間11點到凌晨3點是肝膽腸胃道的修養時間,若是常熬夜,錯過肝膽休養時間,身體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不是早上多睡一點就能補充回來的。 |
三、 |
適當的運動: |
|
運動人人會,但不一定大家都做的對,動的太少沒有效果,運動過度反而容易造成傷害,運動必須持之以恆,方便自然為主,善用我們的四肢,例如:快走一小時,以正確的步態快走道身體微微發熱流汗的程度,並輔以雙手的拍掌運動,皆有助於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讓氧氣有效運送每一個細胞,或者伊個人的喜好運動,太極、瑜珈、跑步、游泳皆可達到運動的目的。 |
四、 |
心理的調養: |
|
秋冬的日光量較夏季明顯減少,且因氣溫的降低而減低在室外活動的機會,也減少了接觸陽光,有可能引發憂鬱症,因此心靈的恬靜安寧尋求強健心理,變得相對重要,適時的抒發情緒或是培養興趣有助於心理的調養。 |
此外,對於寒流來襲,除了強化身心體抗力,全副武裝的保暖衣物如厚襪、圍巾、手套不能少,護脣膏,乳液等保養品有助於保護皮膚,對於暖暖包、電暖爐、熱水器的使用更應當注意正確的使用方式,避免燙傷,易燃物的覆蓋或通風不良,有了充足的準備,冬季絕對是”養臟”的好時機。 |
誠心提醒您,詳細的資訊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歡迎您與我們的醫師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