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靜脈曲張,首先要瞭解靜脈的功能,其中之一,是將全身缺氧血,引流到右心進入肺循環。靜脈曲張的外觀為擴大且扭曲的血管管腔,任何表淺靜脈都可能形成靜脈曲張,但好發於下肢,主要原因在於,下半身靜脈回流時,必須能夠抵抗重力,才能將靜脈血順利流回心臟。
下肢靜脈曲張大多無症狀,但是時間久了,也有可能形成以下症狀,甚至行走不便,導致日常生活受影響:
◎無症狀下肢靜脈曲張:
R產生藍色或深紫色表淺靜脈
R出現扭曲且膨大的表淺靜脈
◎有症狀下肢靜脈曲張:
R疼痛或刺痛感,久坐或久站後更劇
R灼熱感,,小腿抽筋及腫脹感
R靜脈周邊的皮膚癢及色素沈澱
影響下肢靜脈血反重力朝向心方向流動的主因有腿部肌肉收縮,血管壁的彈性,以及吸氣時形成胸腔內負壓,此時靜脈瓣順勢打開,隨後瓣膜關閉,阻止靜脈血倒流;因此,當靜脈瓣功能不全或損壞時,將導致靜脈血逆流,並且鬱積在靜脈內,長期導致血管膨脹以及扭曲。形成靜脈曲張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女性、懷孕、家族史、肥胖、久坐或久站等等。
◎年齡:隨著年齡增加,瓣膜結構老化,靜脈曲張逐漸形成。
◎性別:女性較男性常見;女性賀爾蒙濃度的起伏,或是使用避孕藥,導致血管壁舒張。
◎懷孕:懷孕期間,孕婦體內總血量增加,腹內壓升高,靜脈較為擴張,導致形成靜脈曲張。
◎肥胖:過度肥胖導致靜脈壓升高,因此容易形成靜脈曲張。
◎久坐久站:靜脈回流需要肌肉收縮,當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時,靜脈回流受到影響,容易形成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形成後,若沒有給予治療,長期容易造成一些併發症,例如皮膚潰瘍、靜脈血栓形成、出血等。
◎潰瘍:好發於靜脈曲張附近的皮膚,尤其是踝關節處。
◎靜脈血栓:偶爾會在小腿深部靜脈形成血塊,引起血栓性靜脈炎,導致持續小腿疼痛及腫脹感。
◎靜脈潰瘍出血:當靜脈曲張相當接近皮膚表面而導致破裂時,常造成小量出血。
目前沒有方法可以完全預防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生,但根據前述有關靜脈曲張的病因及相關危險因子推斷,若能確保下肢靜脈回流的順暢以及腿部肌肉張力,就有助於避免下肢靜脈曲張形成。
◎多運動
◎控制體重
◎高纖飲食
◎抬腿運動
◎改變久坐久站型態,經常變換姿勢
當下肢已經形成靜脈曲張時,若能夠穿著醫療級彈性襪以及改變相關生活型態,將有助於改善靜脈曲張引起的疼痛不適,甚至延緩病程;但當原發性靜脈曲張病況惡化,或外觀因素時,請諮詢相關專科醫師。本院心血管外科治療靜脈曲張的方式有傳統靜脈剝除術及微創靜脈燒灼術;再次提醒,主要的手術適應症為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所導致的相關症狀。
誠心提醒您,詳細的資訊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歡迎您與我們的醫師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