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鐘樓怪人」是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作品,主角加西莫多是一個悲劇人物,他因身體嚴重駝背畸形而喪失自信心,只能躲在陰暗的角落,無法融入人群。雖然其駝背的真正病因不明,但都與〝脊椎的椎體異常〞有關,而今日我們要談的”脊椎壓迫骨折性駝背”,若是疏忽不加以治療,極可能造成另一個「鐘樓怪人」。
由於醫學進步,現代人平均壽命延長,活到八、九十歲已不稀奇,但也常面臨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由於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無聲無息的疾病,在毫無感覺的情形下骨質日漸流失,進而容易發生骨折,包括髖骨、脊椎(壓迫性或變形)或手腕骨折,特別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在六十五歲左右的族群中,每四人就會有一位發生,到了八十五歲以後,更增加到每兩人中就有一位。
因骨質疏鬆而導致的脊椎壓迫性骨折可能只因咳嗽、打噴嚏、用力解便、簡單的彎腰動作、抬重物或不小心跌倒就發生了,常產生突發性的嚴重背痛,此時由X光片可見其胸、腰椎的椎體已有塌陷,如同一個完好紙箱被壓扁了,若不加以治療的話,因脊椎仍需負荷身體重量,此時椎體會因受壓迫而持續變形,由正方形變成梯形、三角形,最後幾乎變成一直線,除了外觀導致駝背畸形外,也會造成病人嚴重背痛而導致心肺功能變差。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治療可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是在剛發生時多臥床休息,同時服用抗骨質疏鬆藥物,加上止痛藥或穿背架來緩解疼痛,但所需時間較久,緩不濟急,且長期使用止痛藥可能會造成十二指腸或胃潰瘍和腎臟病變的副作用,而臥床太久也會產生褥瘡、肺炎及泌尿道感染而有致命風險,更會加速骨質流失,導致更厲害的骨質疏鬆性骨折,且上述治療只能緩解背痛,較無法避免身體產生駝背畸形。
對於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病患,可選擇較新手術方式,採微創「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病患僅需接受局部麻醉,傷口約二公分,將特製套針經由皮下通過一側或兩側的椎體莖突而進入骨折的椎體中,接著將「人工骨水泥」灌入塌陷的椎體中,藉由撐住椎體而達到止痛及預防駝背的效果,也就是俗稱的「灌漿」。過程只要半個小時,做完之後疼痛明顯改善,可快速恢復日常活動能力,從外觀上不易看出有接受過脊椎手術,是目前脊椎壓迫性骨折病患可選擇的快速又安全的手術方法之一。
也有人擔心年齡過大,或患有糖尿病、腎臟疾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因擔憂手術風險而拒絕接受手術,常使得已有壓迫性骨折的椎體持續疼痛及變形,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又可能導致嚴重駝背,如果同時又有好幾節椎體發生壓迫性骨折而不加以治療,恐怕會變成如「鐘樓怪人」般的嚴重駝背畸形,因椎體的高度若只剩原本高度的三分之一以下,此時已經無法以「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來治療,而必須使用傳統的手術治療,程序包括接受全身麻醉、開大傷口及打鋼釘等,但因老年人常有心、肺、肝、腎等慢性疾病,會增加麻醉的危險性,且因骨質疏鬆症的存在,常導致鋼釘的鬆脫、移位,再度引起背痛,將可能面臨再次接受手術的風險產生,導致病人苦不堪言,實在得不償失。
若真的遇到了脊椎壓迫性骨折,建議接受「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的治療模式,它是一種效果好、傷口小且手術時間較短的手術,既可緩解背痛,改善生活品質,又能預防駝背畸形,且其產生的併發症如神經受損、半身癱瘓、甚至死亡的發生率非常少見,跟傳統手術相比,它是一種安全性較高的手術方法;手術後若狀況穩定良好,則當日或隔日即可穿背架支撐,下床活動。
案例一:
98歲老太太因咳嗽導致嚴重背痛,經影像檢查發現其第三腰椎椎體有壓迫性骨折(圖一A),接受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圖一B),傷口約2公分(圖一C),其嚴重背痛馬上消失,還跟我說術後去照X光片時,別人都看不出來他才剛剛接受過脊椎手術,隔日就能出院了(圖一D)。
![]() |
![]() |
![]() |
![]() |
‧ 圖一A. | ‧ 圖一B. |
‧ 圖一C. |
‧ 圖一D. |
?
案例二:
86歲老先生因不小心從樓梯滑倒,導致嚴重背痛,經檢查發現第十二胸椎椎體有壓迫性骨折,由於年紀大且有心臟病、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建議施予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但家屬仍害怕手術風險而拒絕,一個月後由於疼痛難耐及明顯駝背,再度追蹤其X光片後,因其椎體高度只剩不到原本高度的三分之一(圖二A及B),故只能冒更大風險來接受傳統開大傷口及打鋼釘的手術(圖二C及D),反而增加了手術的風險性。
![]() |
![]() |
![]() |
![]() |
‧ 圖二A. | ‧ 圖二B. |
‧ 圖二C. |
‧ 圖二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