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67歲陳先生主訴左下腹間歇性突出物好幾個月了,尤其搬重物或肚子出力時更明顯,下腹感覺重重的有東西垂下來,於是自己就把它推回復位,但是最近症狀更頻繁而且會痛所以來門診,觸診時發現左側腹股溝有膨出物,確診為腹股溝疝氣。
什麼是腹股溝疝氣?
腹股溝疝氣就是腹內器官或網膜從鼠蹊部的腹壁或腹股溝管膨出造成突起,也就是俗稱的「墜腸」。可分為直接型跟間接型,直接型:腹內器官或網膜從腹股溝的腹壁突出,因為腹股溝腹壁肌肉老化造成的,故好發於中老年人並以男性居多;間接型疝氣:睪丸下降至陰囊過程中遺留的腹管溝環閉合不全,故好發於嬰幼兒及青少年,有時甚至可見陰囊鼓脹。
患症輕者主訴鼠蹊部或陰囊站立時發現膨出物但平躺時會消失,或者平常不明顯但提重物、咳嗽或大笑時可見。更嚴重一點則是鼠蹊部或陰囊膨出物明顯但不會自行消失,需要靠手推它才會消失及症狀緩解。最嚴重時鼠蹊部或陰囊膨出物明顯,但是連用手推都無法復位並伴隨腹痛,甚至腹脹、噁心、嘔吐等,則是腸子掉下去卡在鼠蹊部或陰囊、造成腸子壞死就是所謂的「嵌頓型腹股溝疝氣」,若有以上症狀都應及時就醫處理。
醫師診斷大部分靠身體檢查:患者站立時可見明顯鼠蹊部膨出物或咳嗽時可見、平躺時醫師用手指觸診腹股溝感覺疝氣囊都可診斷。
如何處理腹股溝疝氣?
疝氣無法靠藥物治療,故一般只要有腹股溝疝氣都建議做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除非身體狀況不適合麻醉或開刀,因為將來有機會復發甚至造成「嵌頓型腹股溝疝氣」。
對於可復位的腹股溝疝氣,若身體不適合開刀可以用疝氣帶固定預防復發;當腹股溝疝氣無法推回腹腔而卡住時,則有腸子扭轉、阻塞、缺血、壞死的風險,這時必須盡快開刀才能解決問題。若開刀時間延遲,則腸壞死的機會增加,若腸壞死則必須做腸子切除手術甚至有致命風險,不可不慎!
腹股溝疝氣開刀方式?
傳統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半身麻醉下於鼠蹊部做一個5cm左右的切口,進入組織深處後先看有無明顯疝氣囊(間接型疝氣),有的話會打開檢查是否有腸子或網膜等掉進來再做疝氣囊移除。之後檢查腹壁是否膨出(直接型疝氣)並進行修補。
直接型疝氣修補方法有很多,也隨時代不斷演進,以前是直接利用附近組織做縫合修補(即組織修補手術),但是人體的腹壁肌肉會老化所以術後仍有不小復發機會,故目前醫學上已證實,無張力人工網膜疝氣修補(Mesh註1或Mesh加Plug註2或PHS註3或UHS註4)及內視鏡疝氣修補手術(TAPP註5或TEP註6),為成人腹股溝疝氣治療首選。
無張力人工網膜疝氣修補:利用不同材質及形狀的人工網膜進行腹壁修補,可以加強腹壁強度(修補或預防直接型疝氣)並減少兩側腹壁的張力,效果比組織修補手術好。
另外,微創手術越來越盛行,故內視鏡疝氣修補手術也越來越多,該手術需全身麻醉,會在肚臍及下腹打三個約1cm左右的傷口做手術。以全腹膜外修補手術而言,手術過程全都在腹膜前空間進行,進去後先分辨有無直接型腹股溝疝氣,然後再往外側找疝氣囊(間接型疝氣)並把它從旁邊的精索分下來,之後在腹壁跟腹膜中間補上人工網膜(等於是從後面補強腹壁跟腹股溝管)即完成手術。
內視鏡疝氣修補手術優點是傷口小、恢復快、復發率低。它對於復發的腹股溝疝氣而言是從腹壁的後面進行修補,可避開之前手術造成的沾黏,而比較好開;對於兩側的腹股溝疝氣,可以減少傷口大小是很好的選擇。
不論是無張力人工網膜疝氣修補或內視鏡疝氣修補手術,兩者手術時間大約都一個小時、恢復好且復發率低,會因病情及醫師不同而選用不同手術。
案例回顧:
跟患者討論後,他希望在半身麻醉下進行手術,故使用傳統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術中發現一個約3-5cm大小的膨出物(為間接型疝氣),打開來看發現是腹腔內網膜,於是網膜復位後把間接型疝氣囊拿掉,接著進行無張力人工網膜疝氣修補(Mesh)做腹壁的加強。術後第一天傷口無紅腫、瘀青、疼痛,於是在隔天出院。
建議有腹股溝疝氣的人可以至本院一般外科或泌尿科進行諮詢,相信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跟預防疝氣併發症。
註1.Mesh:人工網膜
註2.Mesh加Plug:人工網膜加塞子
註3.PHS(prolene hernia system):為一種雙層人工網膜,分子為不可吸收材質。
註4.UHS(ultrapro hernia system):為一種雙層人工網膜,分子為半吸收材質。
註5.TAPP(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 repair):經腹腔腹膜前修補術。
註6.TEP (total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 repair):全腹膜外修補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