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乾癬俗稱牛皮癬,是一個終身慢性的皮膚發炎疾病。臨床上典型的乾癬在發炎的皮膚表面會產生很多如頭皮屑般的小屑屑,因此在大陸又稱做”銀屑病”。乾癬臨床上可分為五大類表現:一、尋常型乾癬;二、水疱型乾癬;三、膿疱型乾癬;四、紅皮症型乾癬;五、乾癬性指甲病變。乾癬雖然不會直接侵犯到內臟器官,而且大部分的乾癬病患僅只有皮膚受到侵犯,但是少數的病患,不只有皮膚受到影響,連指甲及關節也受到侵犯,在臨床上,只要乾癬病患身上有任何關節發炎的表現,則稱做乾癬性關節炎。
乾癬性關節炎如同乾癬本身一樣,也可以簡單分成五大類:
一般而言,如果乾癬侵犯的皮膚範圍小於全身體表面積10%以下,多以局部塗抹的抗乾癬藥膏與紫外線照光治療為主。然而皮膚侵犯面積如果超過體表面積的10%以上,或即使皮膚病灶只有一點點,一旦有關節炎的發生,縱使只有一個小關節發炎,此時便會建議病患到風濕免疫科物接受全身性免疫調節藥物的治療,否則時間一久,將會發生不可逆的關節變形,隨著對引起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的發炎機轉越來越多的了解,類固醇早已不建議使用在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 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抗代謝機轉或抑制發炎因子生成的免疫調節藥,如:Methotrexate(葉酸代謝拮抗劑)、Leflunomide(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A(環孢靈,免疫抑制劑),以及最新的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TNF-α antagonist)。這些藥物原本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用藥,因為對乾癬性關節炎一樣有效,加上治療乾癬性關節炎的過程中,發現對乾癬的皮膚症狀有著比傳統局部塗抹的類固醇或照光治療來的好,若同時搭配含有維他命D3的乾癬專用藥膏與紫外線照光治療,即使不使用任何的類固醇藥物,所得到的治療效果,也遠比使用類固醇來的好。
乾癬的病患除了可能會引起關節發炎外,還常會合倂痛風性關節炎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等代謝症候群,再加上體內慢性發炎所產生過多的游離性自由基與許多促發炎激素,也會間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危險,因此千萬別把乾癬只當作一般的皮膚病來看待,而是要把他當作一種全身性的發炎來治療。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點,不論乾癬或是乾癬性關節炎,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並沒有任何的方法可以使其”斷根”。然而在西醫的治療上,卻是有很好的藥物可以讓症狀得到良好的控制,甚至回復到一般正常人的生活。無論是什麼慢性疾病,一定要遵照專科醫師的指示與醫囑,定期追蹤治療,才可以得到最好的疾病控制與最好的生活品質,切勿聽信任何沒有根據的偏方或服用來源不明的藥物。俗話說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也許將來有一天真的出現了會”斷根”的藥, 但如果撐不到那一天,又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