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什麼是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即俗稱的「電療」,就是運用較高能量的放射線,約是診斷用的X光之能量的數百或數千倍,來破壞癌細胞,防止癌細胞的生長與分裂。因放射線治療在身體不會殘留輻射,故治療期間不需擔心與他人接觸,因為它不會有任何放射性的危險。
放射線治療如何進行?
放射線治療可分為體內近接放射線治療及體外遠隔放射線治療兩種方法。大多數的放射線治療是體外遠隔治療,在體外遠隔治療中,機器會直接將高能量的射線透過各個的路徑集中照射在癌症部位。常見的治療儀器是直線加速器,它能製造出不同特性的放射能量,因此可提供多樣的選擇,醫師會決定哪一種機器最適合你。而體內近接治療有兩種,一種是藉由低劑量率的放射性物質,直接注射到體內進行治療;另一種最常用的治療方式,是將管狀或針狀的器械放入腫瘤附近或體腔內,再由電腦遙控將放射性物質輸入管中進行治療。
放射線治療會產生哪些副作用?
放射線治療是個屬於局部性的治療,它的副作用多發生在照射部位,副作用的發生與否、嚴重度如何,會因治療部位、劑量及病人個別因素而有不同。放射線治療副作用依發生時機區分為:
比較常見的早期副作用如疲倦、照射部位皮膚顏色改變等,比較特殊的副作用,則可能會有頭部放射治療會造成暫時性或永久性脫髮的情形;食慾方面可能會受到口腔、胃、腸反應的影響而變差。值得慶幸的是,大部份的副作用,將會隨時間而消失,如果治療期間實在很不舒服,醫師會考慮中止治療或調整劑量以減輕不適。
放射線對皮膚的影響:
照射範圍內的皮膚,會依放射治療所給之劑量、時間而有不同反應,這是因為照射區域的皮膚經過反覆的放射線照射後,皮膚基底層的幹細胞分裂及修復的能力下降,阻礙了皮膚細胞重組過程,因此造成皮膚的反應。
開始放射治療約2~3週後,照射部位皮膚會出現如日曬過度的逐漸變紅及較為敏感,正猶如被陽光久曬一般,皮膚也會變得較為乾燥,有時會出現較嚴重的皮膚反應,如脫皮、疼痛或有滲出液,特別是在皮膚的皺摺處,如腋下、胯下、屁股以及胸部下方。通常治療結束後數週內會逐漸消失,但有的病人皮膚顏色可能會較以往更深些。
放射線治療部位的皮膚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