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一、前言: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呼吸道的疾病,因長期呼吸道發炎,導致支氣管狹窄,造成吐氣時的氣流受阻。常出現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情況。根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為全球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三名。在台灣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為110年十大死因的第八名。經研究顯示,COPD患者有很高的比例是跟『吸菸』有關,因此鼓勵『戒菸及遠離菸害』是預防及治療COPD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二、常見的原因: 評估病因時,詳細詢問過去身體健康病史是很重要的。
●吸菸:吸菸常會吸入有害的微粒與有毒氣體進入肺部,造成肺部發炎受損。
●二手菸,三手菸,空氣汙染:有害的微粒子進入肺部後會造成慢性發炎及慢性咳嗽。
●老化:肺部功能隨著年紀增長,也可能增加肺部阻塞性疾病的發生。
●遺傳:家族有重度肺阻塞性疾病患者,其家人罹患的風險也會增加。
●其他:如肺發育不全,患有氣喘,支氣管過敏病史或肺部反覆感染者。
三、常見的症狀:主要的三大症狀有慢性咳嗽,咳痰,慢性漸進性呼吸困難。
●慢性咳嗽:早期最容易出現的症狀。先間歇性咳嗽,慢慢進展為經常性咳嗽。因為症狀並不具特異性,患者常誤以為只是一般感冒,或吸菸的煙霧刺激所致,不以為意。
●咳痰:伴隨咳嗽後,出現黏痰,或為白痰或為黃痰;常與呼吸道感染或氣喘病混淆。
●呼吸困難(喘) :患者可能會感到胸悶,然後是日常活動能力漸漸下降,例如爬樓梯或搬重物後,會感到喘息甚至喘不過氣。嚴重者甚至散步行走都會感到喘鳴不適。當合併其他肺部感染症時,情況會更嚴重。
四、診斷:
●三大臨床症狀: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或喘。
●患者病史:長期吸菸,長期暴露於職業性粉塵,有家族史…等。
●肺功能檢查:是診斷COPD的必要工具。FEV1/FVC<70%,就代表有吐氣氣流受阻的情形。FEV1下降的多寡可代表阻塞的嚴重程度。當檢查結果異常時,可先給支氣管擴張劑再做檢查,若此時FEV1與FEV1/FVC未明顯改善,即可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
五、COPD之防治:主要防治目標為避免危害因子、減緩疾病進展、改善或維持肺功能、減少惡化頻率及改善生活品質。
●戒菸與遠離汙染環境:避免有毒微粒或氣體持續危害呼吸道。
●早期診斷:若有出現慢性咳嗽、咳痰、胸悶或呼吸困難現象,盡早就醫。
●預防呼吸道感染:COPD患者建議每年施打流感疫苗。
●支氣管擴張劑:使呼吸道擴張,降低呼吸困難症狀。
●吸入型類固醇:須審慎評估後使用,常規使用並不建議。
●適當抗生素治療:當合併下呼吸道感染時,抗生素治療能減少惡化的頻率與併發症。
●肺復健運動:每日需要運動與呼吸訓練,維持肺部功能。
●營養補充:透過正確的飲食攝取,特別是需增加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量。
●氧氣治療:嚴重患者,經醫師評估,可能需要氧氣治療。
六、總結: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為全球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三名。在台灣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為110年十大死因的第八名。在COVID-19指引中,可發現COPD患者是受影響最嚴重的族群之一;同時COPD患者也會常合併有心血管疾病,導致醫療費用的增加。因此要盡早做好防治,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方能降低COPD對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