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自2019年12月從中國武漢開始流行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俗稱「武漢肺炎」,致病原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台灣在
冠狀病毒可造成人類和動物的感染,過去2002-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和2012年開始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都出現致命性肺炎和多國疫情。2020年起,COVID-19迅速從中國武漢進展到所有省份,並擴及港澳、亞洲及歐洲、美洲等。
目前SARS-CoV-2仍未找到真正的來源,傳染途徑目前已知可藉由飛沫和接觸傳染,潛伏期(從暴露病毒至可能發病的這段觀察時間)為2至14天,臨床表現為發燒、咳嗽、倦怠等,有些人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少數病人可能進展至嚴重肺炎、呼吸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死亡;嚴重個案多為年齡較大、具有潛在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腎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
藥物治療目前有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疫苗部分正積極研發中。避免感染的方式包括:避免進出風險區域(出國、人多擁擠通風不良場所),沒有必要時不去醫療院所(避免探病),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生病在家休息不上班上課,維持均衡飲食及規律作息和運動。
如何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1.維持手部清潔保持經常洗手習慣,盡量使用肥皂和清水確實洗手。如果不方便濕洗手且手部無明顯髒污時,可以利用酒精性乾洗手液洗手。洗手的時機有咳嗽或打噴嚏後、如廁後、看病後、吃東西前、照顧小孩前。洗手的步驟為內(手掌)、外(手背)、夾(指縫)、弓(指背與指節)、大(大拇指與虎口)、立(指間)、腕(手腕)。儘量不要用手直接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
2.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節。如果有呼吸道症狀,請戴上醫用口罩遮住口鼻並貼緊密合,儘可能與人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使用肥皂及清水洗淨雙手,當更換口罩時請將污染的口罩內摺丟進垃圾桶。咳嗽或打噴嚏時,不應該拿下口罩,如果未戴口罩應使用紙巾或衣袖遮住口鼻。
3.注意口罩使用時機。醫用口罩主要用來避免疾病的傳播,建議進出醫院時、有呼吸道症狀時、本身有慢性病者外出貨無法維持社交距離(戶外一公尺,室內 1.5公尺)時使用,其餘的時機應多洗手以避免疾病。
如果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需就醫時,請主動清楚提供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及群聚史,並請配合醫療院所分流。家中若需要消毒,可以用1:100(500ppm)漂白水稀釋液進行擦拭,即市售之含氯漂白水(次氯酸鈉濃度一般為5–6%),以清水稀釋100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