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63歲男性,過去有高血壓病史,平時未規則服藥。入院前,因為突發性的左腰劇痛合併冒冷汗等症狀,在家屬陪同下,於凌晨三點半左右,由救護車從家中送至本院急診。經腹部電腦斷層診斷為急性腹主動脈瘤破裂,造成後腹腔大量出血導致低血容性休克,緊急聯絡心臟血管外科,進行腹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休克現象始獲得改善。
前言
主動脈為人體最大動脈,血液從左心室射出後,經過主動脈供給全身各器官的血液灌流。依所在體內腔室,可分為胸主動脈以及腹主動脈。其中,腹主動脈負責供應腹腔內器官正常血流,包括,肝臟、膽、胃、小腸、大腸等。正常腹主動脈大小,直徑約介於2
病因
形成腹主動脈瘤的原因,主要與動脈管壁的退化有關,即所謂的動脈粥狀硬化,使得管壁的結締組織變得脆弱,在長久相對高壓的環境下,便容易形成主動脈瘤。其餘較少見的病因如感染、動脈炎、免疫疾病、以及外傷等等。
危險因子
根據統計,常見於男性病患、年齡大於65歲、吸菸、控制不良的三高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家族史等等。
症狀
未破裂的腹主動脈瘤大多沒有症狀,常常因為相關檢查而意外發現,目前確定診斷的工具,主要依賴腹部電腦斷層掃描。
● 當出現腹部症狀時,例如發現腹部有搏動性腫塊、腹部不適、消化不良等,此時若能及早診 斷,盡快安排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術後死亡率及併發症都很低。
● 當動脈瘤持續擴大進而破裂,造成腹痛、腰痛、背痛,此時即使緊急安排手術,根據統計,死亡率仍可高達50%以上。
● 當病程進展到因動脈瘤破裂導致休克時,此時術後死亡率大於90%。
● 部分病患因急性腹主動脈瘤破裂,導致急速失血,到院前死亡。
手術適應症
當符合以下情形時,腹主動脈瘤需手術治療
● 腹主動脈直徑大於
■ 腹主動脈瘤直徑平均以0.4
■ 直徑
■ 根據統計,每年腹部主動脈瘤破裂的機率如圖表。
● 腹主動脈瘤即將破裂,或已破裂。
● 無法控制的高血壓。
手術方式
分成傳統手術以及血管內支架置放手術。
● 傳統手術是經正中開腹的方式,分出病變的腹主動脈後,以人工血管置換病變的腹主動脈,其優點為能將病變的主動脈徹底修復,原本病變的位置,幾乎不會復發。但缺點是傷口大,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多,術後恢復時間長,住院天數長,短期死亡率高。
● 相對於傳統血管修補術,血管內支架置放術的優點是傷口小,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術後恢復時間短,住院天數短,術後心肺或其他器官併發症較少,短期死亡率低。缺點是術後血管內支架置放完後,偶爾會發生支架滲漏或支架移位等問題,有可能會需要再次手術,因此會需要定期安排腹部電腦斷層追蹤。
■ 手術過程首先在兩側腹股溝切開並分出兩邊的總股動脈,或使用較新式的自費血管閉合器。
■ 經兩側股動脈放置主動脈支架。
■ 術後兩側腹股溝會留下各約 4
■ 手術過程大多以全身麻醉進行,術後經評估若生理狀況許可,大多在術後能即能拔除氣管內管返回病房觀察。
術後併發症
● 腸胃道缺血
■ 因為包覆支架會覆蓋甚至阻斷某些腹主動脈分枝,可能會導致腸道缺血壞死。
● 急性腎衰竭
■ 若腹主動脈位置恰好在腎動脈附近,因此不得已犧牲腎動脈血循時,術後可能會需要短暫或長期的血液透析。
● 若術前腹主動脈瘤已經破裂,造成後腹腔出血,術後常見腹部腔室症候群,導致術後較難脫離呼吸器,造成肺部感染,以及腹脹消化不良,延後病程,甚至死亡。
● 若術前腹主動脈瘤破裂合併休克,術後除了可能造成以上併發症之外,還可能發生多重器官衰竭,敗血症,甚至死亡。
● 其他併發症,如較少見的腦中風。
結論
當腹主動脈瘤被診斷後,原則上,如無症狀,直徑小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