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在門診看診,最常被病患和家屬問的問題就是:「醫師,這個是不是中風的症狀?我會不會中風?」遇到這種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叫腦中風。我們人體的活動,包括思考、講話、手腳運動等,都是由腦部控制的。腦中風就是腦部的血管阻塞或破裂,造成局部的腦組織壞死或是受到壓迫,功能就會受到影響。
腦部分成許多部位,每個部位負責不同的功能,腦部有左右兩邊,控制對側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通常右側腦部受損,會造成左邊手腳無力麻木、臉部歪斜、口齒不清。當然,中風還有很多其他的症狀,例如吞嚥困難、頭暈、走路不穩、手腳活動笨拙、智能退化等。只是這些症狀有時非醫療人員不容易判斷,而且統計起來還是以半側手腳無力麻木、臉部歪斜、口齒不清為最常見的症狀,如果這三個症狀都有,那中風的可能性就有八九成了。
有些病患在第一次腦血管阻塞前,會出現短暫的上述症狀,可稱之為短暫性缺血性腦中風,也可以稱之為「預兆」。通常這一類的症狀,大部分持續的時間為數分鐘到一小時,然後症狀就消失了。持續的時間太短(例如幾秒鐘而已),中風的可能性較低。若症狀持續的時間太久(例如超過半天以上),通常經過檢查後會發現真的已經中風了,腦組織已經有損傷,就不能稱為預兆了。
一般來說,單純的頭痛、脖子痛、整個臉麻或四肢末端麻木、雙下肢無力等,都不太像是中風預兆的症狀。中風症狀的變化大多數都是幾分鐘到一兩天的事,所以如果症狀是幾個禮拜到幾個月慢慢變嚴重,倒是要考慮腫瘤或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等疾病。頭暈通常比較麻煩,少數的中風的確只有頭暈而沒有最常見的那三項症狀,這時候只能由專業的醫療人員評估,根據病患的年齡、其他原本的疾病例如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危險因子如抽菸等,其他伴隨的神經症狀來加以判斷,如果有所懷疑,醫師自然會安排進一步檢查。
如果真的出現腦中風的預兆症狀,請立即就醫。如果症狀已經消失,可以考慮至神經科門診或急診就醫。如果症狀持續,請立即至能處理急性中風的醫院急診就醫,醫護人員會幫病患迅速評估,視情況給予口服藥物,血栓溶解劑甚至施作動脈導管取栓來打通血管。切勿延誤就醫,或是自行服用額外的心絞痛治療藥物或降血壓藥物,因為這些藥物在腦中風急性有時甚至是有害的。還是提醒大家,預防勝於治療,平時就要注意自己有無三高等疾病,定期接受基本的體檢,不要吸菸,有慢性病要規則服藥控制,這樣自然可以降低中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