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代謝症候群是心血管疾病相關的一些高風險因子的群聚,包含高血壓,高血糖與血脂異常以及腹部肥胖。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修正後台灣成年人(20歲以上)代謝症候群定義如下:
5項危險因子中,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
代謝症候群可以說是國人的健康殺手,十大死因中許多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等。特別是糖尿病與肥胖更是息息相關。臨床上稱之為糖胖症(diabesity),這個字是由 diabetes (糖尿病) 和obesity (肥胖) 所組成,隨著生活飲食型態的改變,兩者在全球盛行率都持續增加,台灣也無法自外於這樣的趨勢,甚至糖胖症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不可忽視。
如何能遠離這些風險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最重要的,是從健康的生活型態著手: 飲食方面的原則是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適量的水果,多吃青菜,肉類節制,以清蒸水煮的烹調方式代替煎、煮、炸;戒菸、戒酒;以開水取代果汁飲料。此外,養成運動習慣,避免久坐可以增加基礎代謝率,減少脂肪的屯積。定期檢查:每天量體重,注意體重控管,定期測量腰圍;定期血壓監測;定期健康檢查,注意血糖與血脂的變化,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一旦發現相關指數異常,不要迷信健康食品或來路不明的減肥藥,可以尋求醫師與營養師的專業諮詢。對抗代謝症候群與糖胖症決不可簡化成只看”體重”這麼單一的數字,也絕對不只是讓體重下降,需得鍛鍊對身體有幫助的肌肉,減少有害的脂肪,才是正確的保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