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因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加上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轉變,導致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例如有許多男性在中壯年時期事業達到顛峰,卻因急性心肌梗塞猝逝,頓時家庭失去經濟支柱,造成重大衝擊。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與西方國家相似,依據衛福部公布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心血管疾病排十大死因前三名』。
心血管疾病是因血液中過多的膽固醇在動脈壁內形成脂肪堆積,造成動脈內壁變窄,因而形成動脈管壁硬化而使動脈阻塞;血管阻塞位置如果在冠狀動脈便形成冠心症。冠心病的形成過程非常緩慢,早期通常沒有什麼症狀,最早的跡象可能是在心臟缺氧時感到胸口悶痛(心絞痛),在進行運動或受到精神壓力時,心臟的氧氣需求量增大而往往感到胸痛,但也可發生在休息時,心絞痛的症狀通常是胸前壓迫感、沉重感或是揪心感。心肌梗塞是心臟的血液供應中斷時間過久引起的,原因是血管嚴重變窄或被血液凝塊堵塞,由此而導致的心肌缺血部位的損壞將是永久性且可能造成立即的生命危險。心肌梗塞發作的症狀伴隨有胸痛、出冷汗、皮膚溼冷、頭暈目眩、噁心嘔吐及透不過氣等,嚴重可能會造成猝死,如果有上述症狀,醫師建議應立即求助於緊急醫療救援。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抽煙、家族遺傳、工作壓力大、缺少運動等,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預防,需包括改變生活習慣:多加運動(如慢跑、游泳)、調整飲食習慣(如少油、低膽固醇)、改善肥胖;戒菸與拒吸二手菸也可有效杜絕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臨床上檢查方式有心電圖測量、心臟超音波、運動心電圖、64切電腦斷層等非侵入性檢查,或由心臟科醫師進行侵入性心導管檢查,即可得知患者病情的程度。亦可經由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血管內支架,改善血管阻塞,保持血流暢通,增加心肌供氧量,使患者免於心肌梗塞的危機。
近來氣溫驟降,醫師提醒您,秋冬季節因天候轉冷,循環變差、容易血壓上升,使得心血管疾病惡化或突發機率增加。若民眾有出現間歇性胸悶、心悸,或冒冷汗等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
預防勝於治療,民眾平時需多注意自我健康管理,如多運動、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戒煙及避免過度勞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冠心症病史的人,務必按時服藥,定期回診,多注意身體症狀的變化,莫輕忽任何的警訊,才是預防心肌梗塞發作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