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知識
季節性情緒失調(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簡稱SAD,通常發生於秋季末和冬季,也就是當白天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長的季節。因此,國外經常把它俗稱為『冬季憂鬱』(Winter Blues)。在一般人口當中,有百分之一點五左右的盛行率,在成年人中較常見。此病的好發年齡在二十至三十歲之間,大部分的病患發病頭幾年並不見得會尋求醫療上的協助。SAD的主要症狀是:憂鬱、渾身無力、疲倦、沒精神、體重增加等。在春季,隨著日照時間的增加,『冬季憂鬱』得到一定緩解,但有些人會出現與憂鬱相反的症狀,如狂躁、失眠、焦慮、渾身不舒服、坐立不安、情緒大起大落等。還有不少人在春天仍然持續這種冬季憂鬱。春夏躁、冬天憂鬱的現象很普遍,不少人也有自己特有的『季節性情緒失調』規律。
診斷上需要至少兩年的符合時序發作,通常在秋冬季復發,並在隔年的春、夏,達到完全的緩解。常見的合併精神科疾病包括:焦慮症、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和迴避型人格違常。
臨床案例:一名中年婦女,家庭經濟穩定、兒女成家立業,並無特殊煩惱。但每年到了年假前,情緒變得低落、憂鬱、沒精神、渾身無力,過了年假到了三月,情緒又恢復到正常狀況。連續好幾年,最近發現憂鬱的時間延長才來就醫。
若診斷為季節性情緒失調,約有百分之四十的病患會持續性地以季節性來表現,約有百分之四十不再遵循季節性復發的模式。另外百分之二十,可能僅表現出輕微的症狀或者完全痊癒。造成此病的可能病理機轉,包括:內在的生理時鐘失調、褪黑激素(melatonin)、多巴胺(dopamine)、Y神經胺(neuropeptide Y)或血清素(serotonin)等的合成缺乏有關。腦部正子造影結果有整體的代謝減低。基因多型性研究顯示,此病在血清素運送器(serotonin transporter)表現出較多的短型。
治療方面,和一般的憂鬱症不同的是:光照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式。通常給予光照的有效照度至少要二千五百燭光以上。保持每天早晨二千五百燭光的光照治療兩個小時,一週之後約有百分之七十的輕鬱症病患和百分之四十的中、重度憂鬱症患者得到症狀的改善。若臨床上使用光照治療出現了效果,建議持續照射三個月以防止復發,而頻率可以調整為一週五次。藥物治療方面,一般的抗鬱劑可以達到相當的療效。
若發現家人、朋友或同事,情緒常受季節的影響時,應立即建議到身心科門診求助,接受評估及適當的治療,可使病人免於季節性情緒失調的困擾,以維持正常的生活與工作。